一个小婴儿竟然在娘胎里待了十四个月还不肯出来,这可把一家人急坏了。
郑氏的丈夫王华天天盯着妻子的肚子,生怕自己错过见儿子的第一面。
公历1472年10月31日,王阳明在全家人的期盼中出生了,一家人为此高兴不已。祖父为他取名云儿,意思是踏着祥云而来。
就这样,到了王阳明说话的年龄,别的孩子两三岁就开口说话。小王阳明到五岁还是不会叫人,家人还以为他是傻子。
王阳明不开口说话,祖父依旧一如既往地教他读书念字。王阳明也总喜欢瞪着一双大眼睛直盯着祖父的脸。这让祖父更加确定孙儿不是一块庸才。
一天一位道士从家门口路过,摸了摸小王阳明的脑袋,多好的娃呀,可惜取错了名字。
无意中的一句话,提醒了他的祖父。祖父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给他改名守仁,具有圣贤之意。改名之后王阳明,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口齿伶俐,思路敏捷。
童年的王阳明,才华横溢,但不免有点年少轻狂。在父亲眼里,他永远都是那个坏孩子。
王阳明的父亲高中状元之后,一家人的搬到京城住,光景也逐渐好起来。王阳明的性情大变,是在母亲因病去世那一年,对他的打击非常大。
他的父亲另娶妻,与继母不和,以及离家出走,去追寻心中的英雄梦。都无不展现了王阳明,另类不羁的一面。
弘治十二年(1499年)春,27岁的王阳明再次参加会试,这次考试他顺利通过,正式步入仕途。
此后,王阳明的官场生涯一直顺风顺水。多次立功,得重用。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王阳明的步入仕途,跟他生长的环境密不可分。祖父是绅士,父亲是状元。从小耳濡目染,饱读诗书。少年时代虽顽劣,丝毫不影响他今后的发展。
王阳明可以说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奇才,做官,讲学,悟知行合一的真理。只要是他想干的,就没有干不成的。
王阳明的思想变化,与他驰骋官场,多次征战,见证了众多尔虞我诈,生离死别,有着巨大的关系。
1521年6月,五十岁的王阳明提出“致良知”一说。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战变之后,王阳明也越发相信,良知可以让人共患难,见真情。
“致良知”可以让一个人,无论经历多大的风浪,依然能够迎难而上。
为此,无数人前来听王阳明讲道,同时,也影响了无数世人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