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文明发展的进程中,明朝历史以其特殊的时间节点引起人们的关注。明王朝统治的四百年,正处在世界历史巨变之中。国际时局已在明朝人的不知不觉中发生着质变,当朱元璋定鼎南京命徐达北上驱元顺帝出大都之后,地中海北岸的文艺复兴与海上贸易正弹奏着近代文明的序曲,待到明末农民战争如火如荼的争斗之时,资本主义制度已在英国确立,明朝被裹挟在这巨大的变革之中,无论愿不愿意,都不可能再独善其身,中西方的思想文化科技的交流和碰撞是不可避免的,历史上的“西学东渐”就起端于此,从此开启了从明朝中后期开始到近代的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大批耶稣会士、商人和使者来到中国,把西方早期近代化的科技文化介绍到中国,打开了中国人的视野。
十六世纪前后,西方宗教改革密切了教权与世俗王权的关系, 宗教与政治的联系更加紧密,殖民扩展与宗教扩散互为表里(宗教的扩散需要借助殖民活动实现,殖民活动也需要借助宗教实现殖民的目的),外籍商人和传教士,他们远涉重洋东行而至,在中国经商、旅行、留居、布道,他们遵循“知识传教”的方针,以学术思想为媒介,力求扩大对中国社会各阶层,尤其是上流社会的影响。他们介绍到中国的科技成果,几乎包括了当时西方科技领域的方方面面,如数学、天文学、地理学、测绘学、机械制造学,以及音乐、绘画和文字拼音等。
利玛窦(MatteoRicci,1552-1610,意大利人,取汉文名,号西泰,又号清泰、西江)就是众多来华的传教士的代表,他着汉服、讲汉话、学汉学、交士人、译汉文、写自传、记札记,1582年进入中国,先在澳门学习汉语,并于次年获准在肇庆居住,揭开了明清之际天主教在华传播的历史,同时也揭开了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高潮的序幕,在西学东渐和中西文化交流方面起到了至深且巨的作用。在华30余年期间,他与徐光启合作,在万历三十四年(1606)秋翻译了古希腊著名学者欧几里得的数学著作《几何原本》的前6卷,填补了中国数学界的诸多空白,在翻译中使用的一套术语,如几何、点、线、面、平行、直角、钝角、锐角等,至今仍在使用。利玛窦等人利用欧洲通行的《万国舆图》仿制了《山海舆地全图》(后称为《坤舆万国全图》),由此在中国诞生了第一张近代意义的世界地图,第一次向中国人展示了世界的全貌。像利玛窦这样的传教士还很多,如汤若望在天文学和物理学方面,把西方的天文科学观察仪器介绍到中国,并担任朝廷的钦天监一职,编译介绍西方历书,编制了《崇被历书》。此时东渐的西学内容包括了西方自然科学的大部分,传教士还将西洋音乐和医学成果较为全面地介绍到中国。万历年间,在利玛窦进贡明廷的物品中,有八音琴、西琴、风琴、天琴、铁琴、翼琴竖琴等西洋乐器。传教士出入皇宫,给太监们讲授西洋音乐。西方医药学中的人体解剖、生理机能、西药研制等知识,也通过传教士传入了中国。
明清之际欧洲派来中国的传教士,为了实现传教的目的,因其自身的能力和努力、勤奋、好学,将西方器物、科技知识介绍给中国,并著书立说,使得中西文明得以对话和交流,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