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生在洛阳,长在洛阳,一个标标准准的洛阳“土著居民”,但直到而立之年,我对真实的洛阳城还是非常的陌生。
虽然历史课本上的洛阳,是那么辉煌伟岸,什么十三朝古都了,什么大运河的中心了,什么丝绸之路的起点了等等,总是不断撞进我的眼,但洛河北岸的现实洛阳城,却一直都如陈思王的洛神,轻云蔽月般存在着。
我的老家在一个小山村里,虽然离洛阳城也不过三十多公里,但小时候,由于交通不便,我去洛阳城的次数屈指可数,而印象最深刻的是那次跟三舅一起去洛阳城里卖洋葱,我才见识到了城市的热闹。拉架子车回家,爬上村口的陡坡时,三舅指着山说:“山不大,但要走出来,唯有靠学习。”
我记住了这句话,努力学习,大学毕业后我参加了工作,走出了山村,并最终实现了梦想——在洛阳城中心地带买了一套房,有了一个新家。
时光荏苒,一晃许多年过去,每天与城市的脉搏共振,越来越了解洛阳城,也就越来越喜欢洛阳城。
洛阳绝对是一座魅力之城。洛河如一条丝绸,清亮亮地从西到东滑过整座城,温柔地滋润着这座千年帝都。洛河两岸,有远古与现代的碰撞,也有文化与科技的共生。洛河两岸,书页般广布着从夏商周到新中国等历代文明的历史遗迹,光博物馆就有十几所,也矗立着诸如空空导弹这类的现代航天科研大厦。
我住的盛唐至尊小区,位于古城路与王城大道交叉口,紧临着洛河,面对着隋唐城遗址植物园。洛河两岸城区段绿荫匝地,红绿黄三色相间的步行跑道蜿蜒曲折,一直蔓延几十公里,这是洛阳市最大的公园——洛浦公园。每天早晨来此锻炼的居民络绎不绝,跑步的、打球的、练声的、打太极的……形态各异,其乐融融。宽阔的河堤上,密植着绿树红花,落叶树与常绿林相间,低矮灌木与高大乔木顾盼,针叶塔松与阔叶银杏相怜,河水浼浼花草连天,如果再加上夏秋晨雾的弥漫,人穿行其中,恍若天堂仙境。
隋唐洛阳城遗址植物园,是在隋唐两代东都都城遗址上修建而成。北接洛河以北的宫城皇城区,南据洛南里坊区,占地2800余亩,由牡丹园、梅园、野生水趣园等17个专类园林构成,入选全国教育科普基地认定名单。一年四季,园内花开不断,春伊始,三万多株牡丹就次第绽放,九大色系,各各绰约生姿;暮春,木兰琼花开放,花大如盆,洁白如玉;夏秋之际,莲花争相,丹桂飘香;冬一到,上万株梅花冲寒艳丽,香气馥郁。一条明渠引洛河水贯穿园区,积水成潭,截流乃瀑,环水为洲,跨水筑桥,成为人们休闲悦乐,赏花识草的网红地。
近年来,洛阳更以洛河为干,引流为枝,兴建了一个又一个的街头游园,补栽了一棵又一棵的奇花异草,修建了一块又一块城市绿地,让洛阳切切实实变成了“水在城中绕,绿在城中闹,人在绿中笑”的宜居之城。
人在城中住,心系家园情。每周休息,我都会驾车回家看望父母,从最初的骑自行车,到后来的骑摩托车、坐公交车,再到现在的开私家车,代步工具越来越顺手,回家道路也越来越顺畅。门前的古城路和王城大道也修成了高架快速路,我家的那个小山村也从山中搬迁到了山外,修在310国道边,家家户户都是二层小洋楼。平坦的水泥路也修到了家家门前,我原来回家一次路上得折腾半天时间,如今半个多小时就可以打个来回。
写下这篇文章时,窗外正淅淅沥沥地下着雨,夜幕低垂,雨雾弥漫,洛阳城恍然出水芙蓉,瑰姿燕逸,仪静体闲。华灯一上,璀璨的光映着洛河粼粼的清波,隐隐浅唱起一首古老的歌——
翩若惊鸿兮婉游龙,
灼若芙蕖兮风骨生,
嗟佳人之信修兮,
羌习礼而明诗
超长吟而永慕兮,
收和颜而静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