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阳春三月,万物复苏,真是旅行的好日子(其实哪一月不是呢?)
一直合计去哪里玩,和谁一起,怎么安排假期。做攻略一堆,却不知合适能划掉。这种纠结焦灼好像和2017年的那个秋天一样。
很多时候准备时期是最焦虑的,真的踏上飞机,跃入蓝天白云间,一切就归于一点:
旅途快乐。
那年独自骑车穿过上海南京路,在外滩吹风,等着灯光大秀。
那年独自徜徉于橘子洲头,看湘江北去,橙黄橘绿。
那年在湖北省博与编钟,吴王夫差剑面对面,聆听历史回音。
那年在武大寄出明信片,鸿雁传书尚可,邮政却丢了它。
那年在青岛海边听惊涛拍岸,啄着山东大樱桃看海鸥嬉戏,晒太阳。
那年在平遥古城里晃荡,把镖局票号的晋商传奇讲给朋友听。
那年在烟雨迷蒙的张家界,撞见暮色四合下如雄鹰飞起的矮寨。
那年坐四小时绿皮车去本溪,看枫叶漫山红遍,清泉石上流。
那年在沈阳天主教堂观礼,见证一对新人许诺相伴生生世世。
那年在沙坡头看到黄河与大漠接吻,背着夕阳困窘归途,幸运遇到好心的公交师傅。
那年乘着三轮车穿梭于后海胡同,蹬车的侃爷讲嗨了趣事,直接将我们送到了烟袋斜街。
那年在风雨如晦的泰山之巅,裹着军大衣睡在山路上,竟没等到日出。
那年在暮霭沉沉的苏州,听到软语小调,自黛瓦白墙里飘出,不懂却惬意。
那年自兵马俑出来,排队候旅游车,随手买的一筐石榴和小柿子甜了这许多年
...那年
地图上行走的范围越来越大,十几个省份,几十个城市,山河湖海,古今名筑,各色传说,各种小吃。撑起一个年轻女孩的世界观。
年纪越长,越觉得世界空无一人。不再能与他人反反复复如祥林嫂一样的叙述,便只好靠文字写下来。
春光灿烂时,再出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