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给孩子手机!”

      今天刚好在晚饭后旁听张文质老师的公益讲座《疫情之下的亲子陪伴》,我一边听一边在备课,但是在听到这句“不要给孩子手机!”的时候我就停下手中其他的事情,有了想写点东西的冲动。

      张老师援引了奥巴马的家庭电视、手机管理的案例:孩子不能随便看电视,看电视要跟妈妈一起看特定的节目,电脑没有需求不能打开,手机那就是更与孩子无缘了。确实很有说服力。毕竟很多家庭会把手机作为礼物送给孩子,有的是生日礼物、升学礼物、考试奖励送新手机,有的是“废旧利用”送孩子旧手机。有的是为了不影响孩子做APP作业或者打卡,给孩子配备手机或者因为需要上网课配备iPad。其实对于智能手机包括iPad的使用,我在班主任的一线工作中接触到了很多案例。

一、作为奖励,允许孩子完成作业后玩电子设备。

      许多家庭对待手机、iPad的管理都有自己选择,觉得只要孩子完成了自己的学习任务及作业,给孩子玩半个小时一个小时都不是问题。毕竟孩子生活在互联网时代,总不能隔绝他们与手机、iPad、网络吧!

      是的,这个看似没有问题,但是会遇到很多问题。之前班级有一个男孩,各方面学习能力很强,早起的阅读陪伴及启蒙也足够,作业也是轻松完成,成绩也很不错。这个妈妈觉得孩子完成学业后去玩一下iPad没有问题,也是较早就给孩子配备了专属iPad。但是到了五年级就出现了这个孩子早已不满足做完作业玩那么一会儿,作业越来越敷衍,常常自行减免作业。妈妈也多次因为此跟孩子沟通过、约定过,但是收效甚微。孩子着魔了一样,只想玩iPad,对阅读也不感兴趣了,甚至不愿意外出户外活动,找同学玩。当妈妈发现了这个问题,加强管理,但是有段时间黑眼圈非常明显,上课经常瞌睡。妈妈才发现,孩子半夜会溜进房间来偷拿iPad,从晚上两点玩到五点,悄悄放回去。后来这个孩子初中就出现了很多问题,包括亲子、师生关系中都遇到了困难。

      孩子不是机器,更不是一个按钮就能够暂停,作为成年人都有很多手机上瘾的,游戏的设计也本来就是要让人上瘾的,所以如果可以的话,不要把手机、iPad作为礼物奖励给孩子,也不要奖励孩子玩手机的时间。

二、作为安抚神器,外出就餐给孩子玩手机。

      记得几年前我现在这个班级家委组织外出给班级考察活动路线,十几个孩子,三十来个家长一行。无论是在民宿、还是在餐厅,就有家庭给孩子手机或者iPad玩,这样孩子们倒是安静了,马上更多的孩子拿到了爸妈的手机……我马上制止,要求所有家长把手机收起来。迫于我特殊的身份,家长们也马上执行了,孩子也敬畏地停下了之前的活动。慢慢他们就三五成群玩点游戏,说说话,或者去餐厅转转。

      日常朋友聚餐也是,很多时候只要有一个孩子在玩手机玩iPad,其他孩子也会同样去拿手机玩。慢慢地就是大人吃饭聊天,孩子们待在一边玩游戏。但是出于身份的限制,我一般不干涉其朋友们的选择及家庭教育,但是我和孩子的爸爸是坚持不给的。一次朋友问我:“你们不给他手机,他不闹吗?”我笑着说:“他知道闹了没有用!我们会更花心思去陪他!”一般聚会前后我们都会跟孩子充分沟通,聊这个话题,以及告知他为什么不给他手机。有的时候我们会给他带一本他喜欢的书,轻松一些的,有的时候我们会鼓励他四下转转好好玩玩。我们家孩子不仅没有被同伴歧视,反而他挺受小伙伴喜欢的,特别是在爸妈把手机收走之后,他们会玩得很开心。

      有一次回老家,孩子爸爸的一个朋友带着两个孩子出来,爸爸给两个孩子一人一个手机。我家孩子看到了就问我:“妈妈,为什么他们能玩手机,而我不能!”我说:“不是你不能,是爸爸妈妈觉得我们应该更好地陪你,不是用这种最简单省事的方式把你丢给手机。而且我觉得你的视力和时间都很宝贵,不能被手机给损害了。”所幸孩子的爸爸看过更多,手机失控导致孩子整个偏离正常成长轨道的孩子,所以对待手机,他的态度更加坚决,所以我只需要在陪伴中执行就好。

三、孩子拿手机完成作业时,父母疏忽。

      孩子有的作业需要用手机协助完成,这个时候孩子非常容易拿着手机刷视频、聊天或者玩游戏。所以当孩子完成APP作业、打卡的时候,父母要更多一份关注与陪伴。之前还能用APP做作业的时候,经常发现十分钟的作业,有的同学可以做好几十分钟,每次家长问,都回答在做作业,而且有的时候干脆玩完,作业直接一点也不做。

      所以当孩子需要拿手机完成作业的时候,尽量抽空关注其过程。不要让孩子拿着电子产品进到屋里,关上门来完成。不仅可以规范孩子的姿势,以及保护孩子的视力。不是线上课堂的时候,孩子已经开始不用手机完成作业了。

分享几个我们班家长需要外出上班,孩子一个人在家上网课他们的管理方法:

1、家里确实没有人能够白天陪伴孩子上网课,家长就会按照一个摄像头,并且告诉孩子这不是“监控”而是“监护”设备,因为我需要履行自己监护人的义务,借助科技跟你相伴。同时明确iPad必须要在摄像头能够拍摄到的正前方,不可以拿走。家长可以直接跟孩子语音互动,这样就把白天的时间抓紧了,孩子效率高了,孩子反而学得轻松愉快,有大把时间跟小伙伴打打羽毛、乒乓球,晚上爸妈回家检查完作业就能够去小区玩。

2、所有需要在线提交的作业,待父母下班后再提交,不给孩子留手机,尽量把设备调试好,电脑端也是根据课表来严格规范,通过投影都方法,保护孩子的视力。

3、利用智能音箱预约闹钟,这样孩子在课间就不用老是看屏幕,也不会一不小心错过闹钟。可以利用课间来放松,离开屏幕,合理安排时间。

      学校能够控制手机,在家庭也是可以的。父母需要在手机管理上下功夫。手机不加以关注会为孩子成长带来许多危机,不只是在学业上,这种风险需要用陪伴、管理来进行规避。特别需要父亲有规则意识,规范意识,来为家庭建立规则。作为父母也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刷视频,追剧,跟孩子在一起就多一些陪伴,散步、阅读、闲聊,用手机处理工作也要告知孩子,让孩子知道,父母不是“双标”。

      非常开心,现在从教育部都很关注孩子的视力、手机等问题,也感谢接地气尊重生命的学者们能够倡议家长更好地管理孩子的视力、睡眠、锻炼及手机。不喜欢那些打着给孩子自由的旗号,也不喜欢那些觉得互联网时代孩子就是离不开手机的砖家学者们。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