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车上看了一本书《慢慢来,一切来得及》,作者也是一位来自农村的姑娘,专科学历,凭着自己的努力自考本科,念完广告学后从事自己喜欢的文案工作,以及偶尔写写鸡汤。然后我决定开始重新更文,因为这碗鸡汤的确暖到我了。
这几个月我的情绪都很低落,还伴随着焦灼。临近毕业,我发现我有很多想法,觉得我的能力、精力都准备得不够。加之耳边争论着不同的声音,本来就纠结又矛盾的性格,最后几个月下来,我觉得平白浪费了好多时间。
所以我依然焦灼着,开始想:生活到底是什么?大部分我都有点得过且过,没有仔细去想。学习的时候就想考个好大学,读个好大学就为找个好工作,好工作当然利于后半身的生活啦。所以一直得过且过着。
然而有天站在这个人生岔道口,我开始怀疑自己还没做好选择,开始质疑自己的能力,甚至开始后悔大学没有珍惜时间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然后无比紧张,感觉自己远远落后于人,甚至觉得写的这些东西都是自己在胡说八道,连自己都没有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怎么可能会写出鼓励人学习的进阶状态?
一边火急火燎的,一边被焦虑折磨着。
长久以来,我似乎都活在别人眼里。成绩不好的时候听别人讲起以前成绩好的时候,所以马不停蹄的做题考个“好大学”,到了找工作,又开始为自己没有谋得一份“好工作”而惭愧。尤其是那些拿出来的攀比,简直让我羞愧不已。
可是回想起来,除了我父母,好像没有对不起谁,凭什么我要受到他们众多期待,甚至是质疑。我为自己逐渐失去的信心感到一瞬间的心疼,可是有些人又是好意的,或者可以说是无意的,难道我要像一个泼妇一样去指责他们?我的教养不允许我这样做。
所以,我想,这大概就是受世俗的影响,如书中所说,把未来的生活设定成美好的愿景框架在一个正方形里,上边是学业有成,下边是买房买车,左边是30岁之前结婚生孩子,右边是收入高且稳定。可怕的是,这一刻我还觉得,“财富自由”应该后半辈子不辞辛苦的追求。
哎,钱对于一个人的努力来说,真的需要点运气。
我记得连岳的一篇文章——《甘霖使大地软和》,那是回复读者的一封信。内容有关于一个女孩爱上一个有气质的老板,然后被包养了。长达两年的恋情让女孩越来越痛苦,可是断不了,后来女孩和另外一个男孩在一起了,她在广州读研,他就追到深圳工作,可是后来的结局并不完美。信的那个男孩写的,全篇没有一字愤怒,只有自嘲的笑笑。
连叔的评论是这样的:我得谢谢你的故事,要为“宽容”、“平静”、“坚强”下定义,看你的故事就可以了。你对他,对她,对自己,都没有苛责,也没有极端情绪,甚至,连谈起都截止掉了。
爱情,是生活;被包养,也是生活;失恋,还是生活。当目睹一切,看着自己深陷其中又无法自拔的时候,崩溃、绝望都不算失常反应吧。因为这就是生活,这才是生活。
所以着急又有什么用呢?没钱又怎么样啊?未来多么可怕尽管让它慢慢来啊,对自己负责的行为,哪怕每一步都不明显,但也不会浪费。
只有活着,才能算生啊。每一段痛苦都需要自愈,又或者说,需要为自己找借口。any way,站着的姿势总比爬着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