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作为传统曲艺里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以其特有的娱乐性和感染力,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欢迎,在2008年相声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一种,相声也像其他的姊妹艺术一样,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演员,人们之所以对他们持一种崇敬态度,不仅仅是因为他们艺术的精湛,更多的是出于对他们人格魅力的敬佩。演员作为服务于大众的职业,不但要注重业务水平的提高,而且还应该注重个人品德的修养和公众良好形象的塑造。近期德云社的相声演员张云雷等因为调侃前辈演员,有侮辱女性的成分,再一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这是继他侮辱慰安妇和调侃地震区人民的又一次形象崩盘,这引起了我对相声艺术的一些思考,全为一孔之见。
思考相声艺术,需要我们去了解相声的历史,从它涌现的一大批优秀演员来看待,相声不是死的东西,而是活的艺术,是需要我们用一种动态的视角去审视它的发展,要用史料来说过,用事实来讲道理,客观评价。
回顾相声的历史,距今已有数百年之久,再往前看,其源头可追溯至汉代,相声行业有把东方朔供为祖师爷的说法,大概是因为东方朔具有高超的语言技巧,称得上是一位语言的艺术家,把他供为祖师爷既有对东方朔的纪念意义,同时也有些“附庸风雅”的意味,毕竟用名人做祖师爷是很有影响力和说服力的。
相声形成了现代的特色和风格是在晚清时期,有很多出名的演员,其中以“穷不怕”朱绍文最为著名,成就极高,声望突出,被相声界约定俗成地认为“开山祖”。朱绍文被认为是相声界“开山祖”是有原因的,他身怀绝技,其中白沙撒字是最为人称道的,他学识渊博,对相声艺术的兴起和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有人曾这样评价他“腹笥甚渊博,创造文艺甚富”,而且关心社会问题,忧心国事,对于当时黑暗的统治予以抨击嘲讽,他创作的很多相声也具有反映时代问题,讽刺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反映了底层民众的心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人民对社会的看法,他用喜剧的方式来表达对社会的不满,颇有黑色幽默的意味。
相声艺术讲究“说学逗唱”四门艺术,看似简单,实则包含甚多,四门艺术看似分离,实际上是以说为主,其他三门见缝插针,是一种综合展现的舞台艺术。相声大致又分为单口,对口,群口三种,其中以对口相声最为常见。相声不止在中国存在,在日本有漫才和落语艺术,类似于中国的相声表演,这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看出东方幽默喜剧艺术有相似性和相通性,两者之间如果能够加强交流和沟通对彼此之间都将是艺术的提高和促进。
在相声的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演员,较早的有“穷不怕”朱绍文,在朱绍文之后有相声八德,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活跃在京津一带著名的八位相声大师。相声八德称得上是相声史上的一个奇迹,对于相声后来的发展和兴旺起到了奠基作用。除了以上这些前辈名家,又有张寿臣,马三立,刘宝瑞,侯宝林,郭启儒等多位名家,建国后又出现了如马季,师胜杰,侯耀文,如今在舞台上活跃的有郭德纲和于谦为代表的德云社,也有像嘻哈包袱铺,青曲社,相声新势力等多个组合和团体,总的来说如今发展还算不错。在相声地位的提高方面,不得不提及侯宝林先生,他带头净化相声说演的语言,提高相声的审美趣味,同时在创作和表演的同时,注重相声的理论研究,创作整理了一大批相声经典节目,他为相声这门艺术走进了剧场登上了舞台做出了巨大贡献。除了侯宝林先生,马三立先生被誉为相声泰斗,一生都在为人民服务,对于传统相声做到了继承和发展,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相声资料,以至于相声界有“无人不宗马”的说法,可见马三立先生的影响之大和艺术水平之高。侯宝林先生和马三立先生都曾经进入到中南海给主席说相声,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可见他们的艺术水平是受到了高度的评价和认可的。
一切艺术都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行着不断的变化的。在建国前,一些艺人为了养家糊口在相声表演上会使一些低级趣味的段子和不健康的东西,这是不利于社会风气的发展,在建国之后,政府关心艺人的生活,同时也注重提高艺人的地位,把他们称为文艺工作者,引导他们进行对相声艺术的改革,使之适合新社会的发展,顺应新的时代潮流,反应生活,反映新时代,这对于相声的发展是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的。艺人们响应号召,对相声进行了净化,剔除了那些思想性不是很高甚至有低级趣味的成分,使得相声更加鲜活,听着顺耳,不脏耳朵。然而这种改革也有其不好的一方面,在具体实施和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过火和生硬的现象,以至于思想性过于单调,从而变成了纯粹的说教,使得人们对这一艺术出现了排斥的态度。对待传统相声,不应该一概否定,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应该用传统相声精华的形式来反映时代和生活的内容,贴近生活,同时在艺术处理上要高于生活。
相声作为思想宣传的工具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抗战时期出现了很多宣传抗日救国,抵抗外来侵略的作品,富有时代意义。在抗美援朝期间,相声演员如侯宝林,郭启儒,赵佩茹等多位人远赴朝鲜战场,为浴火奋战的战士们送去了欢乐和抵抗侵略的动力,他们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他们也是最可爱的人。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常宝堃不幸牺牲,当年只有二十九岁。他是张寿臣的徒弟,是天津相声的一个重要标杆,被亲切地称为“小蘑菇”。这些前辈相声演员都是具有高度爱国情怀的艺术家,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他们称得上是德艺双馨。
相声在改革开放以后像很多其他传统艺术形式一样出现了低迷,面临发展的窘境。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的娱乐方式增多,相声的低落和时代有关,同时也和它自身有关,如动乱过后引起的相声僵化,说教意味浓,不能吸引人,一些演员的传统手段和艺术能力有限,这是它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可否认的是,郭德纲对于相声的再一度的“火”做了贡献,马三立先生,马志明先生,马季先生,侯耀文先生等很多人都曾经对郭德纲的一些做法和贡献表示了赞扬,我认为他的成功是吸取了传统相声的精华部分,早期的一些相声有可圈可点之处,但是同时不可否认的是他早期的相声也有很多不好的东西,也存在侮辱先烈和前辈的成分。对于郭德纲,我更多的是对他的努力表示赞赏,对其相声是一分为二的态度。
郭德纲的相声曾经引起过雅俗之争,我觉得雅俗并无太大的区分,只要无伤大雅就好,不涉及底线问题就可以。太雅了容易陷入曲高和寡的地步,忽略了相声的本质是娱乐,太俗了则影响社会风气,对于相声的发展是一种倒退。张云雷砸挂李世济和张火丁的行为在我看来就是超出了俗的底线。砸挂是相声演员之间彼此戏谑取笑的一种手段,但是它应该怎么用,不该怎么用,在相声界里是有一种约定俗成的规范,不是说随随便便就可以用的。
相声作为生于民间的一种艺术,具有极强的市井气息,对于这种分量的把握是需要有规范的,这样才能够促进相声艺术的发展,也符合艺术发展的正常规律。相声应该取材于生活,但要做艺术的处理,相声演员更要加强个人的艺术修养和素质的提高,这样才能称为人们真正喜爱的演员。相声是娱乐的一种艺术形式,但是不是说任何都能作为笑料,要有一个尺度的衡量,要注意分寸。相声应该在注重娱乐性的同时有一定的思想性,不能单纯为了乐而乐,马三立先生曾经说过相声不是出洋相、出怪声、超刺激。相声应该通俗易懂,平近易人,通俗不是低俗或恶俗,做艺先做人,做人要踏实,艺术也要踏实。哗众取宠登台永远都不是正路,踏踏实实钻研,艺术才能稳固,本事才能被人认可。一些演员缺乏基本道德与伦理常识,没意识到自己的一些做法既是对他人的不尊重,也是对自己、对行当的轻贱。
我们要以客观众公正的立场,深入研究珍贵的历史资料,不断反思,对过去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吸取总结,这是未来可资的借鉴,同时对相声艺术在新世纪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