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在学业上取得的伟大成绩,足以让余家自豪几辈子。余老实决心举办升学宴,邀请亲朋好友,来庆祝这件喜事。
余老实和潘三妹专门找了一个道场先生,看了日历,算了八字,确定八月二十日是个好日子,就决定这一天举办宴席。按照石头村的习惯,办宴席要四大步。第一步找好大厨,第二步找好打杂人员,第三步按照大厨菜谱买菜,第四步向周围乡亲借需要的宴席工具。潘三妹儿按照程序,一步步的照办。
首先,她去找了同村子的大厨—李大厨,他是十里八村远近闻名的厨子。确定好八月二十日这天他是有时间的,然后按照他的要求,去新小镇买了需要的蔬菜和果肉。举办宴席,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必须先算好请那些亲戚朋友,算一算人数,席桌,然后买菜的时候才不会出现缺少太多或者浪费太多的情况。一个桌子一般十一个菜到十五个菜之间,最低五荤五素加一汤。
然后就是邀请乡亲们来帮忙,男的出力,女的打杂。扛桌子,借板凳的事情都是男人来做的。泥鳅作为男子汉,也亲自去找邻居借板凳。一般人拿板凳一次拿一个或者两个,村民却总结了更好的法子,一个板凳插入两根板凳成一个匡型,一次至少可以搬三条板凳,力气大的可以上面两根,左右两根,一次搬六条。从这些生活的小事,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八月二十日到了,女人们便在各个环节衔接。整个宴席分为四大部分,一个部分是厨房,里面有大厨,有下手,有烧柴火的,洗菜的,大厨主要负责炒菜和安排。第二部分是上菜的人,把厨房炒好的菜上到席位。第三部分是席位,是留给客人坐的,席间老人小孩,男男女女好不热闹。最后一部分是迎客送客,记录送礼的位置,尤其是书写记录的执笔人,一般都是村里有文化的人,写得一手好字。
在村民的帮助下,余家办好了宴席,远亲不如近邻,可见邻居关系的重要性。二十日当天,很多亲戚都来了,余老实拿起香烟,散给来的亲朋好友。他们对余老实说:“老余,恭喜你啊!儿子上了清华,真是争气呢!”说到此处,余老实自豪的说:“全靠泥鳅自己呢!我也帮不上啥忙!”老杨说:“学习还是要看自己,没有那个天分,大人怎么逼也没用。”席间,大家热热闹闹的吃喝。不善言辞的余老实还说了简单几句欢迎语:“感谢各位亲朋好友远道而来,略备薄酒招待,希望各位吃好喝好,若有招待不周的地方,请多多包涵。”当然这是泥鳅给老实准备好的,余老实照着读。
大家都对余家出了一个人才而羡慕。有的带着孩子来,让余秋分享学习方法,有的看着自己读书不争气的子女,一顿埋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咬定目标,久久为功。还要心态好,经得起挫折。虽然人的天分有高低,但是泥鳅这一代人崇尚的是苦学,没有多少游戏的精神。正如韩愈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宴会结束,众亲友分分散场,相互道别,离开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