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的读法》:史记可以这样读

之前我一直把《史记》当作故事来读,看了《史记的读法》后发现我好像有些暴殄天物了。(不过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如果单纯是因为对故事感兴趣而去读一本书也是一个不错的开端,至少读过之后或多或少总是会有些许的收获。)项羽的谢幕

从《史记的读法》中我们可以发现太史公对《史记》确实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对每一部分的排序,对哪些人进入哪些篇章,对于如何在多个篇章多个角度讲述同一件事情都有安排,都有深意。同时他又强调这只是“成一家之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历史观,《史记》所呈现的只是太史公严重的历史。我对其中让我特别感兴趣的几篇都单独做了笔记,确实让我受益匪浅,现整理如下:

1.旁敲侧击

从某种程度看,司马迁在当时其实也属于一个失败者,可能正是因此他在《史记》中记录了不少失败者的事迹,失败者对历史也有其特有的贡献,不应轻易被遗忘,特别是那些“著名”的失败者。

司马迁受到宫刑是替李陵说话,而李陵是何许人也呢?从李广列传中司马迁向我们提供了些侧面的信息,李广是李陵的祖父。飞将军李广可以说在国人中的知名度还是有一些的,一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让人感慨万千。可即便如此,在将星云集的《史记》列传中,李广凭什么自己独享一个列传呢?

汉武帝时期最牛X的卫青,霍去病两人共一列传,刘邦手下第一猛将韩信还要和卢绾共一列传?在往前追溯,白起王翦,孙子吴起,都是共享一个列传。独享一个列传的将军是燕国将近乐毅(乐毅率联军伐齐,把齐国打得只剩下两座城池),齐国将军田单(田单在齐国即将被联军灭掉之际,救齐国与倾覆之间),秦国将军蒙恬(率军攻破齐国,完成始皇统一华夏的最后一战。后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之地)。

个人觉得李广独享一个列传的原因是他的孙子李陵,正如前面所说司马迁正是因为李陵事件遭受的腐刑。为李广单独立传,讲述李广的事迹很可能是想表达,有如此优秀的祖父,作为孙子的李陵也不会差到哪去。李陵的投降纯属无奈,而自己之前替李陵求情也是正义之举。

关于李广还有另一个成语:“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既然名头这么响的李广为什么难封呢?抛开他政治觉悟低我觉得他跟后面要提到的项羽很像,足够勇,战力很高,有小聪明,但没有大智慧。

《史记》中记载了李广带百骑遭遇匈奴大军的故事,从某种程度上确实表现出了李广的机智和勇猛,可是作为一军主将,出营都不报备吗?汉军都不知道他去哪儿了,若在遭遇之时匈奴真的不顾一切冲过来,估计他十有八九就挂了,更要命的是大本营还根本就不知道他是什么情况。

李广带兵非常松散自在,不设防,无规划,这些似乎也都不是什么优点,没遭到灭顶之灾可能是因为命好的缘故。难封也可能是因为他的好运气都用在这方面了,所以没有运气封官了。

霸陵亭受辱事件,作者说李广恩怨分明,可是怎么看都感觉是睚眦必报。李广被任命为右北平太守后,立刻在军中把霸陵尉杀了,这是什么操作,这是何种气度呢?

当然李广也是有阳光一面的,比如他对士兵极好,得到的奖赏都分给了手下人,且与军兵同吃同住。

既然李广是这么好的一个人,那么他的孙子李陵又能差到哪呢?李陵最初是真降还是诈降,可能只有他自己知道,旁人都不过是猜测而已。而司马迁确实因为替李陵说话受到了株连,也许李广列传明为写李广,实为替李陵说话------也是替自己说话?

以上纯属个人的无稽揣测,仅当闲谈。


2.项羽的谢幕
很多人感觉项羽的很多做法让人难以理解,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项羽的背景。项羽是楚国人,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所以说他跟李陵确实挺像,都有一个很能打的名将爷爷。

项羽的奇葩行为:①鸿门宴;②杀俘,火烧咸阳;③锦衣夜行;

关于鸿门宴,让很多人扼腕叹息,觉得项羽错过了杀刘邦的好机会。先抛开项羽当时的大局观中依旧视刘邦为友军,他气愤的只是刘邦派兵驻守函谷关阻止他到咸阳,气愤刘邦敢先攻下咸阳,他并没有把刘邦当成敌人。当时在他眼中刘邦算个毛线啊,巨人怎么会觉得蝼蚁会威胁到自己呢?所以我猜测他不杀刘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屑。

关于杀俘和火烧咸阳,就要聊聊项羽的身世了。项羽包括聚集在他身边的江东子弟都经历过楚国被秦国所灭时的悲壮和耻辱。当秦国灭了韩、赵、魏之后,楚国全国上下一心共同抗秦,项燕大破秦军20万,后秦集结60万军队再度攻楚国,才将楚国灭亡。即便都城被攻破,楚人依旧与秦展开巷战,楚人的抗秦死战不降。所以他们对秦人是有着刻骨铭心的恨的。这一点虽然同为楚人,但市井出身的刘邦可能是无法感同身受。即便如此,项羽杀俘这件事还是很不得人心的,也使得别人很难来投奔他。

关于锦衣夜行,这是项羽说的一句话。火烧咸阳后,有人劝他定都在这。开什么玩笑,都烧成这样了怎么定都?但项羽给出的答复却是另一个理由:“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 ”乍一看可能会觉得项羽很肤浅,但是结合项羽的身世背景,他的回答站在他其实也是很合理的。

那么到底是怎样的身世背景呢?最近看了一个纪录片《风云战国之列国》,战国七雄每个国家一集,其中楚国的那一集叫做《贵族之殇》。楚国原本只是周朝的一个子爵,连到公室中觐见周天子的资格都没有,六国都不屑于跟它来往,就连同样出身卑微的秦国都不拿正眼看他。于是楚国决定自己玩,周天子不封他为诸侯国,他就自己称王,这也是春秋五霸中的其他四个都是公,而楚国是楚庄王。

楚国人因为身份不被认同,所以很希望自己被认同,因此在国内也分封了很多贵族,正是因为分封了贵族导致势力分散,一盘散沙。而项羽作为一个楚人,在他的骨子里也是有这种身份认同感的渴望的,他要回到家乡让人看看他灭秦后的英姿勃发,让人赞叹西楚霸王的英姿煞爽。关于楚人身份这一点,还有一个有趣的例子,就是大秦宣太后芈八子。不知道小伙伴有没有这样的疑问,秦武王在举鼎身死后,魏冉接芈八子的儿子赢稷回秦国称王,因为芈八子是他的姐姐,因为他是赢稷的舅舅。可既然他是芈八子的亲弟弟为什么一个姓魏,一个姓芈呢?

因为芈是姓,而魏是芈姓下的一个氏。就像楚国的王也是姓芈的,但是他们都自称熊XX,因为熊是他们的氏,他们觉得熊更能体现他们的地位。屈原也是芈姓,屈是他的氏。但魏八子为了彰显自己是楚国贵族的身份,所以依旧使用芈姓而非魏氏。

项羽真的有勇无谋吗?

从《史记》或者杨照老师的角度把项羽的事迹拿出来说,并不是要贬低或嘲讽他的,虽说成王败寇,但在太史公的眼中,失败者对于历史同样具有贡献。那么项羽为什么在一片大好的局势下被刘邦一步步的翻盘并反杀呢?难道他是个有勇无谋的人吗?

我觉得项羽还是有谋略的,只是他的大局观或政治敏锐性不够,或者说有“小聪明”却不具备“大智慧”。

项羽杀宋义夺权的事就可以说是智勇双全,而巨鹿之战更是有勇有谋。很多人都知道项羽的成名之战:巨鹿之战。真是在那场战役中项羽消灭了秦军最后的有生力量,使得秦王朝无回天之力。巨鹿之战中还衍生了一个成语:破釜沉舟。这条成语在道出了项羽的决心和勇气之余,也给人一种”冲动“的感觉。可其实当时破釜沉舟后,项羽并没有马上与秦军主力硬碰硬,而是先断了秦军的粮道,随后才与秦军决战。

那么为什么说项羽不具备大智慧呢?有人会说鸿门宴,但如之前我说的,鸿门宴上项羽不杀刘邦是因为他根本对自己构不成任何威胁。其实导致项羽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他分封诸侯时候的做法,按书中的说法当时他分封诸侯的标准是至少达到以下条件之一:①曾经与他一起进攻章邯,解救赵国的危机;②带兵随项羽一起进关中;这个标准就不是很公平,为此也埋下了后续的祸根。

刘邦的花花肠子

项羽因为在身实力强,所以自以为是,不屑于听取别人的建议;

刘邦因为本身实力弱,所以姿态放得很低,他知道自己没有资本,想要成事就得依靠大家的力量。

《史记》里有诸多跟刘邦有关的传说,比如他妈妈生他之前做了个梦,他爹看见一条巨龙趴在他妈的身上;比如他杀了一条蛇,结果出来个老婆婆说自己的儿子白帝被赤帝所杀。这么扯的情节为什么会出现在太史公的笔下呢?一方面,可能是表明当时刘邦的出身很一般,只能通过这些传说来糊弄人,把人聚到身边,坊间确实有此传闻,而作为他造势的手段所以被记录在《史记》中。另一方面,我猜测会不会是为后来汉武帝相信有仙人和长生不老药做铺垫。因为刘邦既然是赤帝,那么汉武帝自然也是赤帝的子孙,所以他相信时间真的有神仙。(哈哈哈哈,这个纯是我自己瞎扯的)


3.刘邦的暴脾气
从本书中的讲述中我们不难发现,虽然刘邦有自己的本纪,但是如果想了解刘邦其人,还是要从诸多世家的内容中来寻找蛛丝马迹。

网图,侵删

坊间说刘邦打败项羽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项羽是一个人在战斗,而刘邦手下有一帮团结在他身边的谋臣武将。那么为什么明明最初是项羽形势大好,而大家却都围在刘邦的周围呢?刘邦何德何能呢?最初我觉得是因为他礼贤下士,为人谦恭,但这也是我困惑的地方,一个“地痞”怎么可能会做出如此“不和身份”之事呢?

刘邦其实也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好脾气,对属下也是时不时会发脾气,爆粗口。所以著名的“四老”才会不愿意投奔他。从汉建国后不停出现的叛乱来看,其实曾经聚集在他身边的那些人也并不都是跟他一条心的,同时他对这些人也并没有那么好。

刘邦的成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知人善用,能听进去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从张良和萧何的本纪中都有对此类事情的记录,即便心中不满但如果他认为是有道理的建议还是会采纳。

明明对韩信没什么了解,但是依旧愿意听从萧何的建议授予他将军之职,并搞了个仪式感满满的授职大会,起到鼓舞军心的作用,又让韩信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楚汉之争,刘邦一度想通过把各国王孙分封到其祖上的封地上,空手套白狼的赢得他们的支持,但是张良指出如果刘邦这么干,那么现在围绕在他身边的这些人就会回到各自王的身边,因为从刘邦身上已经得不到什么好处了。表面上看刘邦好像得到了短期的好处,但是从长远看这是自掘坟墓。而刘邦赶忙听从了张良的意见。

彭城之战后,他被项羽一路追着打,可原本约定来援的韩星和彭越却按兵不动,刘邦再次接受张良的建议许韩信和彭越裂土封王,才扭转了战局并最终赢得了楚汉之争的胜利。

可以说汉在每一个重要的时刻都会有人站出来为刘邦指点迷津,而刘邦又总能根据自己的判断来接受这些建议,从而取得了后来的成就。太史公厉害就厉害在,通过本纪,世家甚至是列传中的内容,从不同的视角和立场为我们讲述了一段段历史。把在本纪中无法明言的事情或细节,通过世家和列传记录下来。


4 太史公的英雄们

杨照老师把世家和列传中的一些人物称之为司马迁的英雄们,他们是怎样的一群人会被太史公高看一眼呢?今天就让我们看看吴太伯世家中季历和他的后人们的故事。

吴太伯世家:这是一个关于类似“禅让”的故事,当年迈的父亲想把爵位传给小儿子季历,可是根据礼法爵位的第一继承人是大儿子吴太伯。

吴太伯和二弟仲雍不以血缘上的资格去挑战父亲的遗志,反而担心自己“让”的不够彻底,会影响父亲的遗志,或者使弟弟发挥能力的空间被剥夺甚至选择到了“躲”到了蛮夷之地,于是才有了季历即位,而周文王姬昌就是季历的儿子。

吴太伯虽然跑到了蛮夷之地,但并没有因此而“自甘堕落”,他的后人建立了吴国。于是相似的故事再次发生了,当时吴王寿梦有四子,他想将王位传给小儿子季札。但是季札的表现和当初季历的表现并不同,他选择了拒绝父亲和兄长们的好意,主动放弃继承权。而兄长们为了完成父亲的心愿,便将传承的方式从父传子,改为了兄及弟。

季札是个怎样的人呢,让兄长们甘愿把王位让给他?这其中有他自己个人能力的原因,更有兄长们互敬互爱的因素。史记中对季札的记载其实还是挺神奇的,他随在莽荒之地生长,却对音律极为精通,“季札听乐”如果是真的那的确是让人惊叹啊。

对于政治季札也有着独到的眼光,在周游齐国,郑国,晋国时立刻就看出了它们存在的问题,甚至连三家分晋都预言出来了------这真的有点玄学,毕竟当时智氏在晋的势力是最大的。在周游过程中还造就了另一个典故“季札挂剑”,也是让人很佩服他的为人,但同时也让人惋惜,如果在徐国国君活着的时候就把剑赠送给他,是不是他会更开心。

季札回到吴国后,兄长们相继逝去,当王位传到季札的时候,他依旧选择了拒绝。但这次其实有些好心办了坏事,因为他的拒绝所以王位的传承又改回了父传子。但是王位的继承者是他三哥的儿子却并非他大哥的儿子,于是引起了大哥儿子的不满,造成了吴国的内乱。

季札三哥的儿子是僚,而大哥的儿子是公子光,他们之间的恩怨后来由一个叫专诸的人终结了,这就是著名的专诸刺王僚。四大刺客中我觉得专诸是最用心的,为了完成刺杀还学了厨艺烹鱼,最终得以用鱼肠剑杀了僚。随后公子光成了著名的吴王阖闾,他的儿子就是吴王夫差。

吴国从此踏上了争霸之路,最终也走向了灭亡之路。吴太伯和他的子孙们原本都是以“让”为美德,兄弟和睦,国家太平,但有时候有些事过犹不及,如果大才季札做了吴王,也许吴国会走向另一条轨迹。当然了四大刺客之一的专诸可能也不会在历史舞台登场了,也许这就是宿命吧。


5 这些杀手不太冷

既然上面我们提到了专诸刺王僚,那么正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史记》中的刺客列传讲了谁的故事。

自古对四大刺客的说法就有争议,一说:专诸刺王僚,豫让刺赵襄子,聂政刺侠累,荆轲刺秦王;另一说是把豫让刺赵襄子改为要离刺庆忌。刺客列传中共讲述了五位刺客的事迹,在第一种说法之外还增加了曹沫“刺”齐桓公,并且把曹沫的故事写在了第一篇。

曹沫“刺”齐桓公

其实曹沫“刺”齐桓公,与其说刺不如说挟持。在鲁国与齐桓公会盟的时候,曹沫出其不意地挟持了齐桓公,并要求他把之前侵占鲁国的土地归还鲁国,齐桓公无奈只好答应了曹沫的条件。

随后曹沫返回座位后便被齐国军士围住,但他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似的坐在那,而齐桓公确认自己安全之后便有意处罚曹沫并推翻受要挟时做出的承诺。此事管仲的话让这件事成为美谈,他建议齐桓公如果想做霸主就要有气量,有信义,即便曹沫的做法不妥当,也应该宽恕他。所以真正成就了这件事的是管仲,如果曹沫被杀了,这件事似乎也没有记录到刺客列传中的价值了。

专诸刺王僚的故事在上一篇已经聊过了,在此就不重复说了。

豫让刺赵襄子

这件事即成就了豫让也成就了赵襄子,也让豫让成为很多草莽心中的偶像,忠义的象征------好比《新世界》里孙红雷饰演的金海就特崇拜豫让。豫让刺赵襄子这件事给我的几点感受是:1.你怎么待人,别人怎么带你。别人待你好,要懂得知恩图报,你报的既是别人的恩,也是自己的义;2.有些人是不屑于通过骗取别人的信任,然后背后下刀的------也许这也是为什么太史公的刺客列传里没有记录背后下刀的要离;3.赵襄子之所以放过豫让,其实想成就自己名声的成分也不小,毕竟豫让又不是什么武林高手,基本不可能刺杀成功;4.有人说豫让有作秀之嫌,但这个我是不填认可的,这个秀做的也太惨了吧。

聂政刺侠累

感觉如果太子丹当初找聂政去刺秦王,差不多就成功了。个人觉得聂政是这几个刺客中武力值最高的,直接杀入侠累戒备森严的府中,杀了侠累的同时连韩哀侯一起杀了,击杀武士数十人后自尽而亡-----自尽前因为怕被认出连累姐姐,还毁了自己的容貌。而他的姐姐聂荌得知此事后,跑到聂政暴尸之地失声痛哭,并报出聂政的姓名,不愿让弟弟因为顾及姐姐而成为历史中的一个无名之辈。太史公之所以记录了聂政和聂荌的故事,虽然跟刺杀这件事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在体现了刺客的士为知己者死之外,还强调了他们对家人的看重,彼此无为对方着想,为成全对方而牺牲自己。

荆轲刺秦王

荆轲应该是刺客列传中名气最大的一位。敢于刺杀秦王,荆轲确实是一条汉子,“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起去兮不复返”是何等的悲壮。对于荆轲刺秦失败的原因,有人说他武力值不够,有人说是因为他想生擒秦始皇,重演当初曹沫刺齐桓公的戏码。从荆轲折腾了那么多下也没能伤到嬴政来看,他的武力值似乎确实不是很高,那么如果当时他真的活捉了秦始皇能让秦国归还六国的土地吗?个人认为是不可能的,曹沫的成功是因为深处春秋初期,各国都还没有指对方于死地的念头,当时想当霸主还是要讲究礼乐的,而且如果当时管仲没在齐桓公身边,后面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

而荆轲所处的是战国末期,秦国一统天下大势所趋。即便秦始皇为了自身安全同意归还土地,可真的能兑现承诺吗?秦人之前可是把楚怀王骗的一溜溜的(在此说句题外话,很多人说楚怀王脑子不正常,其实也不能全怪楚怀王。秦在公孙鞅变法后攻下了楚的商於之地,并封给了公孙鞅,于是公孙鞅被成为商鞅。可是商於之地是楚国的发迹之地,对楚国十分重要,当时的楚王为了表达夺会此地的决心,把自己的名字改成熊商。等到楚怀王继位,而张仪抛出归还600里商於之地的诱惑,楚怀王要如果保持冷静呢?)。

所以即便秦始皇答应荆轲归还土地,等他安全了之后十有八九会反悔的,当然荆轲也是依旧难逃一死的。所以荆轲注定只能作为一个悲剧人物了。


6 从cool到cruel的吏

太史公在列传中还提及了一些特殊的人物,比如循吏和酷吏。从字面上看循吏应该是正面的角色,酷吏似乎是反面的角色。可以说循吏的确如此,不过没有一个人是汉代的,酷吏呢并非全是恶人,但都来自汉代。

郅都是初代酷吏的代表,说实话从郅都的所作所为来看他的酷更趋近于cool(冷酷)而非cruel(残酷)。他只是凡事都按立法执行,从某个层面来说也可以说是秉公执法。他并不考虑自己的私利,完全把自己当成一个工具人。这么说也许有些过分,但是他有时候可爱的成分确实大于可恨的成分。

但是随着时光流逝,一代代新的酷吏诞生了,如张汤之流,他们通过揣度汉武帝的想法而受宠,并因使汉武帝的这些想法得以实现而飞黄腾达。在讲述这些酷吏故事的时候,太史公数次用“上以为能”来记录了汉武帝对酷吏的态度,可能多次的强调也意在表达自己对汉武帝宠信重用酷吏的做法很不认可。

当酷吏从不徇私,只照章办事演变为徇私枉法的时候,就变质了或者说“进化”成了帝王做阴暗事的爪牙。从不近人情秉公办事的冷面判官到通人情谋私利的笑面虎,太史公既是记录了他们的故事,也从侧面表达了对他们的不屑和对汉武帝的不满。


7 细品高祖的女人

本期四人小队的共读书籍依旧是《史记的读法》,不过这一期是精读《吕后本纪》,小米老师在这一期共享会中为我们呈现了一篇精彩绝伦的读书笔记,But下面我分享的是我的读书笔记,哈哈哈哈,对小米老师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到小红书去找她。

本纪之初就道出吕后的贡献:在高祖尚未发迹前便嫁给了他,并且为高祖养育了一双子女。但没有明说的还有一点就是高祖发迹前,吕后的家境要比高祖好不止一个档次,但她依旧还是嫁给了刘邦。她嫁给的不是爱情,而是未来。

由此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吕后会对戚夫人下毒手,因为她想夺走的不是吕后的男人,而是吕后的未来。她颠沛流离,九死一生换来的未来。(这一段小米在分享会中分享的特别好,在戚夫人与吕后的太子攻防战中,戚夫人选择的是吹枕边风和恃宠撒娇,而吕后选择的确实向大臣求援,采取有效的办法。两者的较量中,层次高低立见。不过我觉得这与刘邦不是昏君多少也有些关系,虽然他也曾动过另立太子的心思,但当发现已经不可为时,并没有强硬的实施,也避免了内乱发生的可能性。)

高祖在吕后本纪中没活过两页纸,沦落成“打酱油”的角色。随后吕后封自己战死的大哥为武令侯。

高祖驾崩后,吕后生命中的男人由丈夫过度为儿子。对于孝惠帝这个儿子,不止高祖不待见他,吕后其实也很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抱怨。在赵王如意和齐王刘肥两件事上吕后即给孝惠帝留了一部分面子,又给了他些颜色。

孝惠帝守在如意身边时,吕后没有动手,但当有一天孝惠帝外出打猎而如意因年幼没有伴驾时,吕后马上赐死了如意。

而对于齐王刘肥,吕后则是以两杯毒酒一箭双雕。其实我觉得吕后并没有真的想杀刘肥,否则也没必要整两杯毒酒,毕竟她绝对不会想连孝惠帝一起毒死的。所以孝惠帝一举杯,吕后就阻止了他,而刘肥再笨也能看出其中的猫腻。这样一来既给孝惠帝上了一课,君臣有别,乱了君臣的尊卑她是决不答应的,而同时刘肥也因为惧怕吕后而主动将自己的封地送给一部分给鲁元公主。

在此期间吕后还做了一件事情,她把戚夫人做成了人彘然后邀请孝惠帝观摩,结果把孝惠帝吓得半死,再后来孝惠帝竟然真的就挂掉了。我猜测吕后并不是有意吓孝惠帝的,这点从孝惠帝薨后,吕后忧心忡忡的连哭儿子的心思都没有可以看出,当时她还没做好孝惠帝离她而去的准备,她还没想好孝惠帝死后通过何种途径继续把持朝纲。

此时吕氏的势力在朝堂上应该并不占优势,至少从明面上看似乎只有吕后一个战死的兄长被封了武令侯,其他吕氏宗亲可能都是一些中等偏上的角色。孝惠帝驾崩之时,吕氏尚未做好接盘的准备,也可能之前也并没有准备过。此时吕氏与群臣的博弈开始了。而张良的儿子成了这场博弈中的关键棋子。正是他劝说群臣把军权交给吕氏,让太后放心,这样才不会对群臣采取过激手段。群臣可能一是为了自保,也是为了朝廷的安定,竟然真的将军权给了吕氏(不过从吕后驾崩前的操作来看,此时吕氏宗亲只是进入了军队的管理层,但并没有完全完全掌控军队)。

借着这一契机,吕氏的势力开始做大,大到可以废立太子。可在给吕氏封王的过程中,吕后依旧听取群臣的建议在封吕氏为王的同时也封了不少刘姓王。我猜测大臣们对吕后的妥协,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吕后曾于高祖一起打天下,群臣都买她的账;另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她是吕氏与刘氏的纽带,在群臣心中她还是刘氏的媳妇;当然还有一部分原因也是为了自身的安危。

待到吕后感到大限将至,将南北军完全交到吕氏手中,此时吕氏的势力空前的大,貌似刘氏的江山很可能要易主了。而此时群臣通过阴谋阳谋,连诓带骗的把军权夺了回来,废了少帝,迎代王刘恒入京登基,是为汉文帝。(从汉文帝入京前后的谨小慎微,也能看出些文帝的无为之治和他的性格不无关系)

哥布林读书编号:22-44T309

书名:《 史记的读法》

作者:杨照

哥布林的读书笔记 - 文集 - 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658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482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213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395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487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23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25评论 3 41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00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53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48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23评论 1 34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05评论 5 33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41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6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17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94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8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