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从陆地上看看海的样子,换个角度……虽然我可以永远待在船上,但这样大海是不会给我任何启示的。”1900他是想过去陆地上的,可惜他也只能到想象为止了。
1998年这部电影横空出世,构建了托纳多雷“时空三部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两部是《天堂电影院》和《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讲述了一位天才琴师的传奇一生。他琴技高超,指法精湛,连爵士乐的鼻祖杰尼也在与他的斗琴中败下阵来。可是他却从未踏上过陆地半步,最后随着弗吉尼亚号一起消失在大海上,完成了他生命的最后乐章。
这是一个凄美而又浪漫的故事。一个人,一生忠于自己所痴迷之事物,生活在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最终,随同这些事物一同死去,任谁都会唏嘘感叹。因为我们都是平凡人类的一部分,没有巨大的勇气去舍弃一切同自己所钟爱之事物赴死。而这恰恰引起了我们的共鸣,一个放荡不羁的灵魂是伟大的,孤高的,令人震撼的。
不得不说,这部影片的成功与蒂姆·罗斯高超的演技密不可分。听说他还为此练了好长时间的钢琴,但这并不是他吸引我的地方,他演技的精华在于那双永远空洞,深邃的眼睛。这双眼睛贯穿全片,摄人心魄。尤其是在他弹钢琴的时候,那双眼睛牢牢的锁定前方,但是却十分空洞,像一潭死水。所有的事物仿佛都不能引起他的注意,但他又洞悉这船上的一切事物:谋杀亲夫的老女人,看破红尘的妓女以及偷穿晚礼服期待艳遇的三等舱乘客……等等这些,他都知道。当他的双手放在钢琴上时,这个世界的一切已与他无关,那双空洞的眼睛里放满的是另一个世界。他的嘴角微扬,下弯,表情时而严肃时而浮夸,配合着灵动的双手,承载着他在另一个世界的悲欢离合。
于是不可避免的,他严重地脱离了现实世界。他不愿意下到陆地,不愿意让自己的唱片离开大海。当他看到窗外的那个姑娘时,他的眼睛里第一次有了神韵。他甚至趁女孩睡着时偷吻女孩,同她一起吹海风,趴在栏杆上聊天。那个女孩就要离开了,他想到将自己唯一的唱片送给女孩当离别礼物。可当他走过舷梯,穿过人海靠近她时,她上岸了。他像是受了禁忌般没有踏出那一步,那是他离陆地最近的一次,也注定了他此生不会再踏上陆地。
同大多数人相比,1900无疑是偏执的。他执着于钢琴,执着于大海,执着于轰轰烈烈的死去。事实上,任何伟大的艺术成就都是偏执的,不被大众所理解的。但人们又有感于它们的的落寞,所以冠予它们伟大这一称号,无非是敬而远之的意思罢了。就像那位割下自己耳朵的画家梵高,虽不被世俗所接纳,却创造出了让所有人惊叹不已的作品。
由此联想到中国上千年以来的文人骚客们,他们的主张,才情多不被世俗的帝王,权贵们所接受。为此,他们一生都在寻求与这个世界融合的接点,但却四处碰壁,最后达成了与命运的和解,成为一个被世俗化的边缘人。这莫不是对艺术的一种极大的讽刺。但1900与这些文人骚客又是不同的,他有短暂的几次试图接触陆地的行为(如在深夜给一个陌生的陆地上的人打电话,试图去寻找那位念念不忘的女子而走下船舷)后彻底断绝了这个念想,回到了与自己相伴一生的船上。他没有达成与世界的和解,也就铸就了一段不可触及的浪漫。
《肖申克的救赎》中有这样一段话:监狱里的高墙实在是有趣的很,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是体制化。毫无疑问,1900是一个生活在体制中的人,但与那些囚徒不同,他的枷锁是自己给自己套上的。当然,没有人会无缘无故给自己套上枷锁,很大程度上是环境使然。我们可以看看他的童年,一个弃婴,被善良的水手丹尼收养,这个水手我一直认为他是这部电影里塑造的一个完人。
他虽没什么文化,却因简单的T.D(Thanks Danny)收养了1900,并教给他自己所掌握的少的可怜的知识。可他却因一场意外死了,小小的1900再无依靠。直到有一天,他爬上了琴架,那个注定与他羁绊一生的东西,最终酿成一段凄美的悲剧。
不得不说,一场付注生命,脱离生活的艺术执拗,一定与他所处的环境有莫大的关系。就如同艺术创作不可能完全脱离生活一样,一个人的个性养成也不可能完全脱离环境。这点从华语巅峰《霸王别姬》也可见一斑。程蝶衣幼年被母亲送去学戏,为了让他能活下去,甚至狠心砍断了他的第六根手指,他在那里孤苦伶仃,无依无靠。最后,段小楼出现了,给他的童年带来了一抹亮光,他对他产生了特殊的感情。他学戏,痴戏,只为与这个男人演一辈子《霸王别姬》,可他脱离了生活,变得人戏不分,当他发现这出戏已经演不下去时,他选择结束自己的一生……
当1900手指在空中模拟着弹琴的样子,爆炸轰鸣而起,席卷了弗尼吉亚号,带走了这个浪漫自由的灵魂,一场震撼时代的乐章闭幕。
“我无法舍弃这艘船,幸好,我可以舍弃我的生命。”我们看到这部影片结束时,都对1900的选择惋惜不已。但仔细想想,那其实也没什么,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选择。这对于他来说,或许是种最好的结局。当生命以它不同的方式在这个世界上绽放时,我们才能够看到这个世界无处不在的美与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