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某天有一位写作老师说,我们一起来写写我们的家。那么,这个“家”,你会思索着如何去写呢?你又会写出怎样的“家”呢?
本书的《打破固定思维》这一文,就是纳塔莉自述自己参加的写作课上,写作老师让大家分别写一写“家”。
在十分钟的写作练习结束后,纳塔莉发现很多同学的“家”,写出了自己曾经住过的房子,待过的地方等,认为一栋房子,一个门牌号就是家。
“家不等于杜邦街912号,食物不等于土豆泥和肉卷,交通工具也不等于卡车、奥滋莫比尔或者马自达。”纳塔莉说。
在写作中,如果没有觉知和意识,我们的确很容易习惯性地单从某个字面、词意上理解那是什么,然后用固定思维去写作。
固定思维也是惯性思维,是我们习惯于这样思考,习惯于这样做。
有人说,写作能够让人成长。我感受到这个“成长”,不仅仅是训练自身的思维逻辑的条理和清晰,更重要的是学会打破单一的固定思维模式。
回到文中,纳塔莉对于“家”,她是这样写到:
夜晚是我的家,雨和繁星也是。沉思室的钟声将神游在心灵家园的我拉了回来。甚至片桐禅师也是我的家——他的声音,他的手和脚。他穿着黑袍,像一只乌鸦坐在那里。我现在正重读他的书,他对我来说是家……
……
我不希望父亲死,不希望片桐禅师死,因为这让我离死亡又近了一步。我和死亡之间再也没有屏障,只有我和我必须去跳的死亡之舞,再无其他。我在死亡中找到归宿。活着更难,但写作是一个很好的家。
“家”,实际上,每个人的心里对家的认知和体验不一样。大胆写出那种能够给自己带来家的感觉的任何一切,不管是人,还是事,只要有家的感觉和体验的,都可以称为“家”。
因此,纳塔莉说,写作需要打破固定思维,不囿于字面意思。
在此,我也想试一试写写我的另外一个“家”。
我觉得家是可以与自己始终待在一起的永恒。它入驻在我们的生命中里,在我们的心灵中,带给我们感知,带给我们温暖,带给我们光明,带给我们无限的爱。
很久以前,我以为家只是一个能够为我遮风挡雨,让我不会被黑夜吞噬的地方。所以,我肤浅地认为,家必须是有形的空间。
直到若干年后,我经历过人情的冷暖,世事的无常……才知道家,原来可以是不存在的物理空间。
它可以是别人,也可以是你自己;
它可以是眼神,也可以是微笑;
它可以拥抱,也可以是臂弯;
它可以是你喜欢做的事,也可以是做着让你欢喜的事。
还有,很多……
家是这个世界上的任何,只要你能够体会到:在这个“家”里的温暖、光明与爱,以及了无遗憾。
摘抄本书语句:
1、我在乎写作,不是写作本身。我写作有别的目的:为了挖一个深坑,当我把众多野兽召唤到面前时,我可以坐在坑里,而不需要逃跑。我知道如何应对它们。我把它们记到纸上。
2、他们有的,我也想要,其实我一直都有,只是我自己不知道。
3、我在死亡中找到归宿。活着更难,但写作是一个很好的家。
4、我们需要打开自我。怎么做呢?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写作练习。
5、如果在一起写的都是初学者,你可能写一百页,还是停留在逻辑轨道上。最好旁边能有一个不拘一格的老师,一脚把你从悬崖边上踹下去:“好,现在写写家,但不许写你住过的任何一栋房子或公寓,也不能写任何街道、小镇或城市。另外找一个家,写吧!”
6、走出你的房子,走出你的思想。
7、把家看作家,同时也要明白,这里不会永远是你的家,即使你一辈子生活在这栋房子里。人会死,事物会变。带着这一认知去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