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一些旧衣物,它们并没有损坏,仅仅只是旧了或不合适了,那么你会选择如何处置?
按照计划,我今天要收拾屋子,对家里进行一次“断·舍·离”。“断·舍·离”的对象是衣服以及其他一些废旧物品。然而,整理完后,我突然发现,之前看过的“断·舍·离”的方法无法完全满足我的需求。因为它只讲到了将衣物拿出,却并未提及拿出之后将它们置于何处。我不禁思索,曾经自己的稍加整理后的处置方式是否合适?
1.回收箱——废旧衣物的伪乐园
小区里有废旧衣物回收箱,以前的我半年整理一次衣橱,有些穿不下的衣服就被我打包好,然后捐进回收箱了。但是我不确定回收箱的衣物到底会送往何处,也许这些衣物会捐给贫困山区的孩子,也许会被一些商贩收购处理后再销售,也许只是当废物焚烧,至于它们究竟能发挥什么样的剩余价值,我全然不顾。
我想,我是自私的。衣物回收箱也许只是一个伪乐园。我这样做,只是让自己的地盘整洁了,自己以为的捐赠善行并不一定能够实现。
2.垃圾桶——舆论绑架的枷锁
有一点破损的衣物,纽扣掉了找不到了或者鞋子裂了磨损了,我都是直接装袋子扔在垃圾桶旁边或桶中。有一次,扔了好多,我刚走开垃圾桶,就有几个老头老太在后面嘀嘀咕咕,说“还这么好怎么就都扔了,真是不会过日子……”。我一听,心里咯噔一下。
我想,我只是放弃一些自己不再需要或者不喜欢的东西,这就是“不会过日子”了?我并没有败家,我从来不乱买东西,我所有的购物都是以实用为目的,怎么还会有人说我败家?这样的舆论绑架让我耿耿于怀,这样的枷锁我真的不想背。
3.找一个需要的人——两全其美的尝试
也许我该找一个需要的人,把我不需要的东西送给他。这样,他会高兴,我也会开心。他收到自己想要的,而我,为我的“曾经”找到新的归宿,是确定的归宿。
我想,这样来再也不会有人说我败家了。也许他会感激我体谅他的需求,我也会感激他善待我的曾经。
“断·舍·离”之后,你再做什么?
“断·舍·离”之后,你再做的事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舍弃。你应该考虑如何物尽其用,如何发挥最优,如何既不背负舆论枷锁,又可以实现善行。
你可能在想,那个需要的人去哪里找呢?其实,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闲鱼、转转这些二手市场我尝试过,这些小件物品根本得不到青睐,有时候挂好几天还没有人问津,最后弄得我垂头丧气的。这世上比我富裕的人有太多,比我穷苦的人也有不少。也许直接摆摊处理更好吧。双方的面子都可以照顾一些,讨价还价的乐趣也可以体验一把。
我想,等再有精力的时候,可以搞一个二手衣物市场,2元一件商店,发挥价值不枉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