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老师说完后,他的学生曾子紧接了比较有名的一句;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这个同学,小可要注意他了,曾子名字是曾参(shen 一声),比孔老师小四十六岁,四书之一的《大学》便是他作的,所以孔老师厉害,学生也很争气哦。
曾子说道,我每天多次反省(xing三声)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了呢?同朋友往来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
“吾日三省吾身”,是一句惕醒的名言,古今都有人把这句作为生活的警句以此提醒自己不足的地方。在这里关于“三省”,相关学者分成了两派,一派指出这里的“三”,是多次的意思,也就是每天要多次反省自己;在古文中,“三”意指多,持这派观点的内地学者比较多。另一派学者呢,认为虽然“三”在古文里代表多的意思,但在这句话里,曾子应该是实指的“三”,每天做好这三件要惕醒的事嘛,持这个观点的呢,台湾的学者比较多。
那么咱们读到这里,该怎么理解呢?我觉得,曾子在那个上古的年代,这里的“三省”确实应该指的是多次反省,但他继续表达了只是最重要的三件事可不能省掉。这句话翻译白话就是:我每天多次的反省自己,不停的修正自己的言行;但有三件事是每天都不可省掉的,为他人的事,我做到尽力没;承诺朋友的我守信没;老师教导我的我反复记住并练习没。
咱们这样理解,就通透曾子的思想了,是啊,每天都不停的修正自己固然是好习惯,但总有个重点之分吧。
那么曾子的这三件事,应该怎么理解呢?“忠”在古文与今天辞义比较接近,可理解为尽力尽心,也就是答应或可以帮助别人的事我是否尽心尽力去做了;这里的“人”可以是亲人朋友也可以是父母,人是社会属性,人在世上,自然少不了与人接触,那我为别人做的每件事是否尽心呢?要问自己,我今天带父母去看病,我态度好嘛?为朋友做的事我是否尽心了呢?以后若有自己的子女,教育他(她)们时自己负责了吗?这是“为人谋而不忠乎?”的指意。
下一件事就指的是交友了,与朋友在一起,能否愉快长久,需要双方的品行与智慧,这里曾子着重指出了“信”的问题。也就是要言而有信,只有言而有信,才会有好的朋友,朋友有信誉你也才会愿意继续交往,那么守信的基础是不轻易许诺,一件事我是否能做到要有一个初步的判断,完全做不到的不能答应对方,因为会耽误人家的事。小可发现没,曾子这句话继续扩充了孔老师的“巧言令色,鲜矣仁”这句话,一个夸夸其谈善于伪装的人,他能做到对朋友“守信”吗?这是不是一个道理和逻辑。曾子告诉了我们自己应该如何做,同时也告诉了如何交友。
最后,曾子谈到了学问的问题,“传不习乎?”“习”,有温习、练习,还有实习的意思,融通前两项事,这里的学问讲得依然是个人修养的问题,古人是很讲究“学养”的外用的,只有去做了才能体悟出事物的道理,知道它的难,这才是学问。所以老师教给我的教导,我也要不停的在生活中反复实践才能体悟而达到老师的要求啊。
好了,有感觉了吗?只有把做人做事的基础打牢,才能由“外”及“内”的作好学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