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有人问曾国藩是如何从平庸之才成为“一代完人”,有什么秘诀可借鉴?
曾国藩回答道:
“我从来没有任何秘诀。只是这三十余年,每天坚持写日记反省自己,日日如此,从未断开。”
生活中有一类人,他们在不经意间一天比一天强大,一天比一天成功。而这种人身上往往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善于反躬自省,凡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最怕你既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又不敢面对所发生的一切,还期待着外界对你的认可!
加拿大文学女王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长篇小说《神谕女士》中,主人公琼就是这么一位内在战争硝烟不断的人。
别让还未成长的自我
夭折在别人的期待里
琼出生于加拿大一个中产家庭。母亲对她寄予厚望,所以选择用影星琼·克劳馥的名字为女儿命名。
但事与愿违琼却越长越胖,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母亲将琼送去了学习舞蹈。而琼也立刻爱上跳舞,在地下室一跳就是几个小时,每一个动作都做得熟练而优美。但因为体重没有下降,她从未获得过母亲的只字赞扬……
为了改变母亲对自己的态度,长大一些的琼开始帮忙做家务,母亲非但不领情,反而因为琼动作笨拙,而变本加厉地加以否定:“你不但胖,而且还很笨。”
琼不知所措,她发现自己无论如何努力,母亲似乎永远不满意。
终于,胖到超乎母亲的想象。从不轻易落泪的母亲突然在瞬间崩溃,她哭喊着问琼:“我做了什么,让你变成这样?”
心理学中有一个现象叫做自证预言,简单说就是:人会不自觉地按照自己内心期望来做事,最终令自己当初的预言发生。
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悲哀,莫过于一个人的自我还没有长出来,便夭折在了别人的期待里。偏离本心,困于一念,人生之路势必越走越窄。
只有自我认知过低的人
才会没有原则地付出
正如毛姆所说:
你的软弱,会让对方更加看不上你。心软和不好意思,只会杀死自己,理性的薄情和无情,才是生存利器。
在英国,她遇到了一位落难的波兰公爵保罗。彼时,琼已经减肥成功,并开始逐渐吸引异性的注意。
别有用心的保罗,看似好心将自己的书房借给琼落脚,实则当晚便立刻占了琼的便宜。面对这么一位伪君子,琼非但不生气,反倒死心塌地全然交托出自己。
她充满感激,“终于有男人要我了,我终于是正常人了。”
日后,无论保罗做出如何出格的决定,她总会在心里替保罗找到合理借口。即便隐隐感觉哪里不对劲,她也会强行说服自己接受。
比起保罗,琼的第二任男朋友阿瑟对琼要深情许多,他会为琼梳理头发,与她温暖相拥。这些都是琼所从未感受过的美好。于是,她又开始像当初对待保罗那样,一无所求地爱阿瑟。
并担负起整个家庭的支出。可是阿瑟却对琼日渐挑剔。
自我认知过低的人,无法给予自己足够的认同感,只能拼命向外抓取;以致于没有原则地付出,只会将自己彻底活成别人的消耗品。
拂去内心的摇摆不安地涤荡
才能在未来的岁月中稳步前行
就像伍尔夫说的:
“不必行色匆匆,不必光芒四射,不必成为别人,只需做自己。”
机缘巧合下,琼的诗集《神谕女士》获得大卖,琼也在一夜之间出了名。得益于本次诗集的成功出版,琼的人生开始发生“质”的改变。
她打破自我藩篱,向阿瑟勇敢展现了自己的实力,也开始走向内心,认真审视自己的处境。
可是无论她怎样挣扎,似乎已经无力改变当前的定局。她决定离开逃往意大利。
在新的环境里,琼开始继续撰写自己的新小说。她一边不断改变女主人公的命运,一边在内心深处与自己对谈。
最终,她修改了小说原稿的走向,放弃了依附于男性救赎的神话结局,让笔下的女主人公代替自己做出了选择。
与此同时,现实中的琼也决定重新开始跳舞。虽然她的脚很快受了伤,但明显,她已经找到了爱上自己的途径。
有人因为在意别人的目光,而羞于表露自己的情绪,紧紧包裹起内心;有人明明见解独到,却畏惧风言风语,唯唯诺诺,将头颅深深埋起;还有人原本实力强劲,却永远否定自己,时刻与焦虑相伴,日日愁闷不已。
很多时候,使我们感到痛苦的,并不是当下的困境,而是那个胆小怕事的自己。
写在最后
琼在自我意识开始觉醒时曾说:
“我这一生花了太多的时间蹲在关闭的门扉后面,聆听门另一边的交谈。”
而人生,又何尝不是一个找回自我的过程。即便道路曲折,也必须拼尽全力。
抛开内心的执着与限制,摆脱困局,才能大步向前;卸下过度的讨好与付出,保持觉知,才能逐光而行;停止自我的攻击与否定,满怀信心,才能无惧风雨!
《古兰经》中讲:
“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人活一世,会永远面临两个课题,一个关于外部,另一个则是关于自己的。我们永远无法改变外部的事情,但可以学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改变自己。
只有深度地解剖自己,才能更好的认清自己,从而不断改进。向内求,是人生路上的必经之道,更是最好的修行。
♥️
The more I know about the world,
the more I know about you.
山不过来
我就过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