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80年代的苏州,一处偏远小村落里住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他的名字叫做候腊,人们都习惯叫他阿拉。
阿拉家里在建国前曾是当地有名的富商。后来,日本人侵占苏州一带,阿拉父亲为了保住自家的生意,就为日本人捐了很多的银子。而那时候的阿拉还很小,阿拉的父亲为了保阿拉平安,花钱让阿拉读了日本人的私塾。
后来阿拉的父亲去世,阿拉为了活命,他又是当时全镇子唯一会说日语的孩子,所以他就被迫给日本人当了翻译官。二十多岁的阿拉跟着日本人不停的四处闯荡。尽管阿拉做了日本人的翻译官,但是他却从来没有做过一件对不起中国人的事情,反倒是多次从中周旋,解过八路军的危。
新中国成立后,阿拉由于出身成份不好,被打成反派,妻子也和他离了婚。从此阿拉一个人无依无靠。直到80年代阿拉得了一场眼疾导致双目失明,生活从此无法自理,从此靠乞讨为生。
有一次,冰天雪地,阿拉又在村子里乞讨。可是大街上根本就没有行人,阿拉不仅是整天颗粒无收,而且还被一群小孩子追赶着大叫“阿拉给我们叫一声,阿拉给我们叫一声……”
在临近黄昏时分,阿拉终于是忍受不住,倒在了冰冷的雪地里。
这时一位外地来苏经商的商人救下了阿拉,给他饭吃,然后送他回家。
商人临行前,阿拉总是低估着:“阿拉不见了,阿拉不见了……”
商人不明所以,问阿拉他也沉默不言。商人很是费解,出门在村里的左邻四舍打听关于阿拉的事情。结果商人只得到一致的答案:“阿拉是条狗!”
商人似乎明白了些什么,第二天就给老人送去了一条狗,他为狗取名“阿拉”。
阿拉甚是乖巧可爱,总是围绕在老人身旁,每日形影不离,逗老人开心,为老人导航。从此,老人的生活似乎是多了些乐趣,商人过一段时间来看他,老人都是看上去十分开心的样子。
总是乐呵的和商人说:“阿拉是条狗,阿拉是条狗!”
就这样又过了几年,老人去世了。商人在整理老人的衣物时,发现了老人留给他的遗书。上面写着:“我叫侯腊,小名阿拉,以前做过汉奸,所以村里人都骂我是条狗。尽管从你送我这条狗的那天起,我就知道你是误解了村里人的意思,但是我还是假装不知的接受了。谢谢你这么些年的照顾和阿拉对我的陪伴,我无以为报,只能把这间破旧的院落留给你作为纪念。另外,悄悄的告诉你,在后院的梧桐树下面,埋藏着我留给你最后礼物。最后,再次谢谢您!”
商人这才明白,原来当初村民们和他说的阿拉是条狗是这么回事。他来到后院,找到遗书中那棵梧桐树,然后挖开它,里面赫然躺着一个长方形的古木盒子。盒子里居然放着好几块上等的玉佩和几件精美的瓷器,商人知道这次自己是白捡到宝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