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解读巴菲特致股东信1971、1972年听后感:不完美,真实而有力量
巴菲特当年因0.125美元之差,而一怒收购了伯克希尔。但其后伯克希尔的经营越来越困难,给合伙公司的业绩造成拖累,巴菲特和管理层想尽办法,但都徒劳无功,最后不得不收缩公司纺织业务,将资金抽离出去用于购买其他有利可图的生意。
后来巴菲特承认自己犯了一时冲动的错误,将原本的套利变成了收购。对比《巴菲特之道》看,这个决策完全与巴菲特投资12准则中的企业准则“企业是否具有良好的长期前景”相违背。
可见人性的错误,我们每个人都没法绝对避免,也就是说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到“完美”。而“不完美”,却真实而有力量。
一方面,对于号称“完美”的人,我们要提高警惕。比如自称30年投资未有败绩的L某,比如自吹自擂的某些“大师”···他们要么是瞄准你口袋的大忽悠,要么是深信愚民技巧的大“领导”。
一方面,对于不完美的自己,要心平气和的接受。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才能更好地保证投资心态的平衡,才能更好的集中精力做好后面的事情。这也许是巴菲特经常自谦犯错的原因之一(就是这样一个自谦经常犯错的人却成了世界首富)。
另外一方面,屡屡犯错却最终能胜出的“不完美”,具有强大的力量。它给我们普通人更多的真实感,让我们普通人可以看到自己努力成功的可能,无形中给我们以前进的动力,同时它也有利于我们普通人理解、学习真正的投资知识。这就是杨老师的《一个投资家的20年》给中国投资界的巨大贡献。
所以,我毫不犹豫又买了一本《一个投资家的20年》典藏版!哈哈,我情不自禁带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