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随便便赞美一个孩子,并不能让他们树立自信,相反使孩子失去自我判断能力,变得敏感、脆弱、自恋,只能听好话,不能挨批评。
一个从小处在被赞美包裹内的孩子,一旦步入一个新的环境,在新环境里假如没有得到像之前一样的表扬,这时候很容易造成逆反与不平衡的心理状态出现。毕竟社会这个大熔炉,不会永远像父母一样一味表扬孩子们的。
“表扬出贵子”家庭或早或晚都会遇到的问题。
首先,过于泛滥的表扬让孩子失去规则意识。
他们不知道什么是自己的本分和职责,容易因为获得赞美太容易,而丧失进步的动力。如果把孩子比作海豚,海豚游泳,不会获得奖励,它顶球、套圈,才有小鱼干;但我们太多父母,过早献出了自己的赞美,让小海豚们觉得只要会游泳,就是世上最厉害的小孩,懒得再花时间和精力,学习顶球和套圈。
其次,过于草率的表扬,让父母与孩子都丧失了思考的能力。现在的父母下班回家好不容易有时间陪孩子一起渡过一段快乐时光,当然基本都会以孩子为中心,各种捧着和骄纵着,假如快乐时光被临时接到的工作电话打断,很多父母不自觉地会一边讲电话一边心不在焉地继续对孩子的夸奖:对,真棒!太厉害了,你是世界上最厉害的小孩...可孩子也许只是在进行普通的吃饭、看书、玩积木等这样的事情,无疑是草率地夸奖放大了孩子的正常行为,甚至恶劣行为在父母的惯性夸奖下也变得无足轻重。
第三,没有区别和分析的赞美,容易造成孩子的讨好型人格。
如果赞美是一种教育,它的目的是让孩子成长、内观,拥有挑战未来的巨大能量和优良品格;而那些随随便便,无时无刻不在赞美孩子的家长,只是为了暂时安抚孩子,让他们安静、听话、懂事。
孩子人小鬼大,很快就明白了做什么、怎样做,会让爸爸妈妈高兴。为了收获更多的赞美,他们可能失去对自身喜好的判断,变成心机小孩,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赞美教育的盛行,是速食化在教育上的折射。每个父母都希望一天说100个你真棒,就能收获一个完美自信娃。这!不!可!能!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Angela Duckworth,在对数千个样本分析后得出结论:决定孩子未来是否能够成功的,不是漂亮的外表、社交智力、很高的IQ,而是坚韧的品格、顽强的毅力,是抗压和抗挫折能力。
父母的随口赞美,让孩子失去的正是“坚韧”这种最宝贵的品格。
正向的肯定教育,从来不是简单的“你真棒”,而是考验父母细心、耐心和智慧的大工程。
随口的赞美,是孩子成长的毒药,甜而无用。
作为中国首家盒子文艺社,落座于中国首都北京市朝阳区双井街道22院艺术街27号馆。作为社区最后三公里范围内的公共文化服务独立品牌,在解决孩子文化艺术教育刚需的同时,用文化艺术生活链接的平台搭建孩子和父母共同成长分享的平台,用盒子文艺社链接泛社区的更多家庭,在提供共生共长的文化艺术生活化的平台上,建立更好的家庭关系,夫妻关系以及父子母女的关系,盒子文艺社提倡更好的相处,而不是放弃自我的亲子陪伴,在盒子文艺社里让每个家庭成员的生活理想盒而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