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考试制度由古代的科举制度发展而来,用来选拔有识之士。但原先是没有科举制的,所有官职都由达官贵族们内定的,有官位就有权位,有权就有钱,自然不能给老百姓们,毕竟江山是由他们这群达官贵族打下来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为了减少维护民怨的开支成本,于是在605年开启了科举制,让老百姓也能看到人生晋级的希望:通过努力读书也能在皇宫里谋得一职,从此改变整个家族的命运。私塾为古代的学校,用于供有钱人读书的地方,书读的多自然知识面就更广,中状元的几率就大。那穷人怎么办呢,毕竟改变家族命运的路只有这么一条,所以爷爷辈父辈努力种地干活存钱,存两代人的钱供子辈去读书,而且名额有限,只允许一个,多了负担不起。如果子辈没中,再次轮回。所以电视里常常听到“寒窗苦读十年”,确实辛苦,毕竟手里的银子可是两代人辛辛苦苦存下来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表达着广大人群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唯有读书可破。当然,还有种更牛逼的方式就是拔杆起义,但危险系数过高,不是大部分人敢尝试的,还是觉得知识改变命运好。
工业大革命的爆发使得欧洲列强群雄崛起,当欧洲在玩火药和蒸汽机时,清政府还在吟诗作对。清朝政府办完最后一届科举考试后,随着清政府倒闭,有着1300年历史的科举制就从中国历史的舞台上退出,随之而来的就是长达几十年的战争。我奶奶生于战乱年代1933年,那个年代能活命就不错,读书压根就没考虑过。以至于后来我问奶奶如何渡过那段战争年代时,我奶奶总是很自豪:警报一响,就挑一担饼去黄龙镇或青龙镇卖,别看我没读书,但我会算数。那年奶奶9岁,那时我以为奶奶是在我面前吹嘘,但现在回望过来:一个只知算数的9岁女孩,却能独自进行交易买卖,何况是在战乱年代,那是何等的厉害。随着战争的结束,我奶奶因为有做小买卖的经历,到了县政府下属单位工作,毕竟活下来的都不容易,何况还要有经历。奶奶当时在南安镇工作,奶奶讲那时因为不知道写字,调离了行政岗位,下放到了基层:理发社。纵观奶奶的一生,一天学没上过,只知认字算数,后半生靠理发技能为生,孕育7个小孩,起了一栋房子。爷爷奶奶的一生经历换做今天,绝对算是伟大的,可在他们那个年代,确实再平凡不过了。
奶奶那辈做的最大贡献就是孕育出了人口基数以及无私的奉献,使得战争过后人口得到迅速恢复,有人口就有希望。但当时国家仍然是个农业大国,其他科技树并未发掘,除了砍柴种地别无他选。六七十年代的人深有体会:计划经济,从小担柴务农,带弟弟妹妹,烧水做饭。毕竟战争过后,一切都是新的开始。谁不想有个美好的人生呢,古代科举以两代人的牺牲为成本,如今赶上祖国改革开放,谁都想纸笔一挥,江山有所点缀。那时但凡是城镇户口的,基本能进国营单位,当时来看起码是个铁饭碗,总比砍柴种地好,现在可称之为社会福利。但98年下岗潮,给那代人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为什么辞退的是我,而他却可以去那工作,因为他有文化。使得在岗的人相信因为有文化保住了工作,使得下岗的人更坚信因为没文化而丢了铁饭碗,毕竟在父辈那个年代,他们还真不怎么喜欢读书。那个决策是正确的,改革开放20年,互联网刚刚兴起,是时候释放体制内的力量了,鼓励自由创业,鼓励办厂挣钱,下岗并不代表忘记你,而是让你有更广的空间。1998年到2008年开厂也好,做生意也罢,都挣钱了,感受到了国家发展带来的红利,用工成本低,环保成本低,安全成本低,更关键的市场信息不发达,造成产品无法对比,因此质量要求也低,生产出来就能卖钱。或许他们那代人大部分太过于迷恋体制内和依赖公司(组织),造成他们在教育小孩时,说过最多的是:“在学校好好读书,未来有个美好的前程”、“老师,小孩不听话就打,棍棒底下出人才”、“同学们,天天多做题啊,努力考上高中就等于一只脚就进了大学,大学毕业后就有工作分配”--未扩招前、“同学们,天天多做题啊,努力考上个本科,出社会好找工作。”--扩张中、“同学们啊,加把油啊,现在外面的就业形势不好,研究生都很难工作,再不努力学习就要被淘汰“--扩招后。可悲的是家长和老师在无形的给小孩灌输一种思想:长大后你的财富获取和价值取决于公司BOSS对你的评判。所以从小到大听的最多的,包括父母亲戚朋友说的就是:要学会做人,社会学才是一门大学问。WHAT?你之前所有学到的都不是大学问,陪笑脸才是王道。其实这一切都源于体制内。
第一版教材源于苏联体制的,大纲及内容是按照当时科技所编写,凝聚了世界所有科技树在里面,没错,原理都在中学数理化里面。蒸汽机、火枪、军舰、无线电、望远镜、飞机大炮等等武器的原理都写在这三本书里。科技的呈现都是依据这些原理进行延申结合的,科技的发展并不是靠琴棋书画、芭蕾舞蹈、之乎吾这也、八门外国语推动的。在那个年代学懂了这三门学科的人都可称为知识分子,毕竟从清朝到战争结束,甚至到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绝大部分人根本接触过这样的科技知识,或许知道有这种现象,但不知其中原理。随着改革开放,知识普及,国力得到了充分得发展,发展得太快了,快到我们现行教科书的内容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因为世界没哪个国家会再次编写当前科技的教材了,就算有,要学请付费。静下心来想想,就目前我们所学的知识对于我们出社会有帮助么?有帮助,但肯定是不大,无非拿个文凭好进场修炼,还是绕不过体制内这个弯。大学之前所有的知识都不能告诉你今后在社会如何生存,大学所学的知识又落后当前科技太多(当然除了那些985学校的顶尖学府),22岁毕业出社会估计还不如一个18岁BLUE FLY、东方学院毕业的,可笑吧。
教师,我不知道一二线城市的教师工资有多高,但我可以肯定挣钱的老师绝对不是靠工资,而是靠培训代课或其他科技树,但深入四五线城市后,会发现教师的所有收入基本就是工资,除了基金理财和炒股,真没其他的财富来源,为什么?因为四无线城市体制内,体制内就好比你是颗螺丝钉,钉在那里就是你的价值,你不能扭来扭去。这些老师给与孩子们的教育永远都是那套:ABCD 之乎者也以及好好学习,飞黄承达,如果哪天你去问他:老师,如何才能获取财富。他永远是那句“知识改变命运”,对的,那为何你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呢?一切都是命运,两个字就可以抹去全部科技树,你们感受到了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红利了么,体验高铁地铁飞机带来的便利只能停留在体验,而不是感受,因为他们平常生活根本接触不到。其实老师是个缩影,反应了目前四五线城市体制内的无奈,好不容易托亲拉派的进了个体制内,有的甚至花钱进去,你说走出来容易么,非常不容易,因为他们父母从小告诉他们的就是小福为安,你的人生目标就是找份可以安定终生的工作,并会附带句:父母都是为你好,毕竟我们是过来人。他们怕未来的不确定性,因为此刻的人生轨迹是父母打造的,当父母过往经验不能提供帮助,甚至是负作用时,他们会对未来恐惧的。
为什么我们这代在教育小孩还是用同样的招数呢?家庭教育影响,我们这代在小时候听到太多太多关于知识改变一生命运的奇迹,在小时候父母希望自己能有个优秀的成绩,长大后能出人头地,如果长大后还是毫无建树,父母又会以关心的口吻说道:孩子,外面这么辛苦,就回来吧,别让自己太累了。当一个人面对现实的残酷,听到如此一段的关心话语,大概率奔回老家,就是之前写道古代科举那样,然后又是一个轮回。或许这里有点带节奏,但这却是现实的写照,我们父辈经历计划生育,大部分都只有一个小孩,将心比心,如果自己小孩在外面毫无建树时,你愿意他在外面继续拼搏还是回老家陪自己度过后半辈子呢?毕竟你的全部社会资源和资产都在老家啊,所谓过江龙,实力铁定打7折,角色不厉害打3折的可能性都有。
生儿育女难道只是为了养儿防老么?不是的,从历史的进程看那就是生命的延续,也就是把你的基因进行无限延续直到地球毁灭。这是本能驱动。高等动物在进化的过程中变成了少胎繁殖,他不像青蛙、蚊子、苍蝇之类的低等动物,靠数量压倒质量。高等动物必须秉承最好的那个胎儿才能降临。为了不被社会所淘汰,而自己阶层比较低的情况下,怎么办?逆袭!就是所谓的弯道超车,起跑点我或许比你差点,但是我能通过技术,在弯道的时候进行超车,以提升自己的段位。对的,逆袭之道就是当今教育畸形的根源所在。学区房、奥数补习、八国语言、古筝芭蕾等等,以为这些东西学会你就可以与众不同,完成逆袭之道。笑话!你买了学区房老师给你小孩特殊优惠么?你奥数厉害智力会高么?学了八国语言欧美旅游无障碍了么?古筝芭蕾弄得再好,下面听的观众来句:给爷赏,死劲的赏!没意思吧。对了,吐槽下芭蕾,说学了芭蕾练体型,假如给你一个1.2m的个子,再优美都是神话。归根结底,一群屌丝自以为能像贵族一样生活,但他们忘了,模仿不代表拥有,就好比18线小县城人士一样,国家高速发展只能是体验。
屌丝里面的丝不是因为穷,而是指的思想。屌丝都有一个梦,花最少的成本得到最大利益,恨不得世界都是他的。但他们忘了,所谓的逆袭之道不是一代人所能完成的,当你比父辈过的更好时,你就属于进步的,你整个家族也属于进步的,因为你在无时不刻在赶超。如果真把学校教育当为人生的逆袭之道,那你无疑在给自己的小孩挖个坑。
时代发展太快了,现行知识或许那个年代能改变命运,但这个年代能改变的很少了,牛顿、爱因斯坦他们为人类贡献出了伟大的理论,但还是没能为自己转化为财富。社会的经济学才是第一学科,明白社会的运转规律才能让自己的后代更好的扬帆起航。做好自己这代该做的事,不留给后代,那你就是成功。试图通过后代扛起之前所有的家族大旗,肯定是失败的。安稳平凡这个词已经不属于这个时代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也不是我们这一段之前所经历的,而是正在经历着。奶奶知道算数 父辈懂了数理化 我们这代正经历着互联网以及智能化,我们后代该经历什么时代你敢想象又是怎么样的么。记得罗振宇说过一句话:孩子不仅是比我们出生迟的人,还是我们死后还要活很久的人。当你的知识不能预知未来几十年的发展进程,那你又凭什么去给小孩规划人生轨迹呢?就凭一句:别人都这样!是的,小孩大概率也只能活成他们样。
阶层发展:农民--屌丝--小市民--市民
对应的是: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知道我不知道--我知道我知道--我不知道我知道。
以上观点不代表任何人,只代表我自己,觉得我错了就怪我糊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