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更大的意义不在于健身而在于健脑

【读书感悟第019篇】

书籍:《认知觉醒》

图书的作者:周岭

运动能够调节人体的各种激素,使人达到最佳状态,使身体这个内部生态系统充满能量和活力。时常运动的人,体内生态系统犹如一汪清泉,而久坐不动的人,体内生态系统则更像是一潭死水。

长此以往,一些不愿意运动的人则更容易滋生焦虑、抑郁、消沉、低落等各种不良情绪,并且压力产生的毒素会破坏大脑中几十亿个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逐渐使大脑的部分区域萎缩,这表明,一个长期缺乏运动的人可能会变“笨”。

而另一个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好消息是:运动能够使大脑长出更多的新的神经元,这意味着运动可以在物理上让人变得更“聪明”。

要知道我们每个人在遗传父母的基因时,大脑起始水平必然有差异,比如在相同的脑区,有的人神经细胞多,有的人神经细胞少,因此,不同的孩子在语言、图形、音律等方面体现出明显的天赋差异。但凭借后天的学习和发育,这些生理差异逐渐缩小,人与人之间的角力都集中在努力程度上。

然而脑科学的发现却提示我们运动能够启动“神经新生”,同时由于注意力、意识和运动脑区之间有大量重叠,所以运动也可以直接从物理上提升我们的专注力、自控力和思维能力,等等。

由此可以做出如下推演:运动不仅能使人身材更好、精神更佳,同时能增强大脑功能,提升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自制力,从而增强学习效果,让人创造更大的成就,获取更多资源。运动,正是人生幸福正相关因素的出发点。

科学研究虽然证实运动能使大脑生长出新的神经元,但这些神经元需要经过发育,长出神经轴突和树突,才能形成真正的神经细胞。简单地说,新生的神经元就像一棵树,它需要长出树枝和树叶才能活下去。

所以运动不是关键,运动之后的活动安排及环境刺激才是关键。有效的模式是这样的:在运动后的1~2小时内进行高强度、高难度的脑力活动,比如阅读、解题、背记、写作、编程,等等,或是一些需要复杂技巧的体力活动,诸如舞蹈、钢琴,以及参加不同于以往的社交活动,如接触新的环境、人物或事物,这么做可以让新的神经元受到刺激,不断生长。换句话说,运动之后,脑子需要充分接受考验或挑战,才能让自己不断地变“聪明”。

“运动+学习”的模式需要坚持,因为新的神经元从生长到成熟通常需要28天。这对脑力劳动者绝对是个好消息,如果长期坚持“运动+学习”模式,脑子会不知不觉地变得越来越灵活。大脑神经的连接越来越多,信号通路越来越宽,反应速度越来越快,人学习起来就更容易,就像一台计算机的运行内存在不断扩容,硬件条件变得越来越强。

认知越清晰,行动越坚定。

所以从现在开始,给自己的运动计划赋予一个新的意义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