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负面情绪后面,隐藏着一个没被满足的需求

“当你在关系里受挫时,你首先要有一个意识:此刻我有一个需求没有被满足。”

——《养育你内心的小孩》

关系,不仅是指与亲人间的关系,比如父母,伴侣,孩子;还包括社会上、工作中的关系,比如同事,供应商,客户,为我们提供服务的人等。

当与他人在这个关系中,有一方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即两者之间的需求没有达到平衡时,就会产生矛盾。

矛盾产生,就会出现负面情绪。

当负面情绪出现时,大多我们会把责任归咎到对方上面,觉得是对方的错,对方不理解自己。实际上,是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刚开始读书日更时,那时正兴奋,当看了一本书,获得一个新知时,我会非常兴奋的分享给先生和孩子,我甚至希望先生也能跟着我一起看书,然后带动孩子一起。当他们表现出没有兴趣,或没有行动的时候,我会很生气,我理所当然的认为,我分享,他们就必须热情回应,或者跟我一起行动。没有跟我一起做,就是不够理解我,跟我不同频。

我为什么有负面情绪?

我的需求是什么?倾听,理解,共鸣,被需要?

我为什么希望他们能跟我一起开始读书?

我只是希望他们跟我一起读书吗?

不是,不是非要一起读书,我只是希望,我与先生和孩子,能一起做一件事。

我最需要的是:通过一起做一件事,我们三个能连成一个圈。我需要一个和睦的家庭,和谐的亲子关系。我希望能融入他们中。

那要怎样能有一个和睦的家庭呢?

关注需求,关注家庭中每个成员的需求,然后保持动态平衡。

当产生负面情绪时,平衡被打破,这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调整自己,来调节平衡。我们需要思考怎么改变自己,而不是改变他人。我们只能改变自己,而无法改变他人。

在前面的那个例子中,我忽略了,我们每个人的情况是不同的。我看的书,也许先生并不感兴趣,我遇到的问题,也许对他来说根本不是问题。小孩有自己喜欢的领域,他并不能理解书中的情况。

当我产生负面情绪时,当我感觉我都是为他们好,他们怎么不做的时候?实际上是我的控制欲在起作用,我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控制。

虽然我当时没有想清楚原因,但是我很快意识到,我没有必要勉强他们也喜欢我喜欢的。

我们可以有各自的兴趣爱好,然后很和谐的生活在一起。

我可以找到同频的场域,找到同频的人分享即可,比如共读会,大家一起读写,交流心得,一同成长。

道理都是相通的,不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当我们产生“负面情绪”时,一定是有“一个需求没有被满足”。

当我们遇到负面情绪时,问问自己的内心的小孩,是什么需求没有被满足,产生这种情绪的?

面对负面情绪,承认它,接受它。

找到需求,满足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