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期的意思是,在动物发展过程的某个时间段内,它们已经在生理上具备条件用以在某一方面发育或者发展;而且.此时这个个体对来自环境的刺激也最敏感。如果得到了相应的刺激,就会正常发育或者发展;而如果错过了就很难弥补,这段时期就是关键期。
关键期存在的两种情况—“要么发展”和“要么不发展,无法弥补”,事实上并不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
敏感期的定义是,某一时期就生理上来说是最优发展期,因为生理上已经准备好,以便一些能力的产生和发展,这个时候外界对个体的影响最为敏感。
敏感期和关键期不同的是,敏感期并没有严格的边界定义。
如果在敏感期,环境没有给予恰当的影响,发育和发展仍然有可能发生,只不过,很可能达不到最佳的效果。
这就是发展心理学中敏感期的定义。必须承认,当孩子处于某一方面的敏感期时,如果外界给孩子提供了合适的发展环境和刺激,确实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正是家长们担心错过孩子发展敏感期的原因。
科学解读敏感期的三概念。
第一,敏感期不像关健期那么极端,它没有严格的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的边界定义。即使错过了,可能达不到最佳发展,也并不意味着“要么发展,要么无法弥补”。
第二、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敏感期的“窗口”远比我们想象的大,不是大家理解的“只有几个月或一年的时间”。孩子的发展期没有那么容易就错过了,更不是稍纵即逝。
第三,发展心理学中的敏感期,并不是像字面理解的那样—宝宝喜欢什么,就是对什么敏感,就是“XX敏感期”。孩子的成长,每个阶段都有其特有的规律和特.点,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并不是每一阶段都可以笼统称为“‘XX敏感期”。
不同类型的学习由大脑不同区域负责,而大脑不同区域的发育速度不一样,所以学习窗是指特定类型的学习最佳的发展时间。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学习窗从来不会完全关闭,或者令孩子在早期丢失某种认知能力。即便是到了成人阶段仍可以参与各种类型的学习。
父母没必要对“敏感期”草木皆兵。那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父母能够观察到孩子在某一时期的兴趣并加以引导是一件好事。不过到底要不要在“敏感期”这个概念里面讨论孩子的兴趣,我们就要仔细分析了。
儿童的发展在每个阶段都有一定的规律和特点,为人父母,需要了解和尊重这些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同时很重要的是,父母也需要了解,孩子的发展特点可能会通过不同的行为表现出来。如果处处套用敏感期去解释这些表现,父母便会钻牛角尖,只关心表现出来的行为,并冠以“XX敏感期”,那么便很容易忽视背后的发展规律,同时产生不必要的焦虑。
同时注意成长过程中发生了某种严重的缺失,也要及时注意到,年龄越小,恢复越快。另外,早期的信息输入必须适度,信息输入过多、过少或者不平衡都极有可能会阻碍儿童的发展。
如何打破敏感期的枷锁?
打破敏感期的枷锁,既不被敏感期束缚,消极等待孩子发展,也不被敏感期追赶,逼迫孩子学这学那。无论何时都记住,给予孩子适当的支持和帮助。
一、了解宝宝发展的共性和差异,因势利导
一部分敏感期的说法简单概括了某个时期宝宝的发展特点,让父母对宝宝的一些行为多一些宽容,不去粗暴干涉。
敏感期没有指出宝宝某个时期的发展共性和个体差异,很容易让父母只关注表面现象,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有时候难免会出现误导。
当我们被“敏感期”的概念所禁锢时,容易看不清宝宝发展的真相,一叶障目。只有跳出敏感期的框框,了解宝宝每一时期的共性和个体差异,才能因势利导,最有力地帮助自己的宝宝健康发展。
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在正常的环境里,宝宝都能健康发展。
父母和周围的人要对宝宝的需求敏感,有规律地满足他们的需要。周围的环境比较丰富,能满足宝宝的探索需要。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是在促进婴幼儿的发展,一起唱儿歌、躲猫猫,一起读一本书,在户外荡秋千等,这是儿童发展的基础。
如果婴幼儿的日常生活有规律且丰富多彩,父母提供稳定的爱,就不必担心会错过什么敏感期,而特意培养孩子的某种技能,比方说阅读、下象棋、拉小提琴、写作等等。
在每一天看起来平淡的生活里,和宝宝有质量地互动,给他们关爱和拥抱,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已经被证实对婴幼儿的大脑发育非常关键。即使物质条件不太好的家庭,父母经常拥抱孩子,和他们谈话、游戏,关心他们的感受,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减少物质条件缺失对大脑发育造成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