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指出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方法就是从社会生活的各种领域中划分出经济领域,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并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水平。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两对矛盾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构成了社会的基本矛盾,并形成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具有反作用。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
没有对抗就没有进步,这是文明直到今天所遵循的规律。阶级斗争是经济利益根本对立的阶级之间的冲突和斗争。
如果说革命是社会形态的质变及根本性质的变化,那么改革则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或部分质变。
恩格斯说,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科学技术革命包括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科学革命表现为科学观念的变革,如科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根本改变。技术革命包括技术规范技术结构,技术体系的变革,以及材料,工艺,能源,控制等方面的重大突破。从总体上看,科学技术革命主要通过促进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来推动社会发展。
从发展规律的表现形式来看,自然规律更多的表现为动力学规律,历史规律主要表现为统计学规律。自然科学既能预见自然发展的趋势,又能预报自然事件的发生,而社会科学只能预见社会发展的趋势,不能预报历史事件的发生。
唯物主义历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引申出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群众路线是指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每一个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
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