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这部中华文明史上伟大的医学经典告诉我们,“喜伤心、怒伤肝、恐伤肾、思伤脾、惊伤胆”。
任何过度的情绪,都会伤害我们的身体。
如何避免过激情绪伤害我们身体,维持稳定的情绪,是每个成年人都要学习的人生必修课。
学会善用以下三个顶级的转念方法,教你时刻保持平静的情绪。
01
勿攀比,精进自我
莫言说:“不要嫉妒别人的生活,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隐忧,谁也没有尽显风光,只是将鸡毛掩藏不为人知。人生并非幸福或不幸福,而在于知足。
今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韩国作家韩江的一篇中篇小说《童佛》,也写尽了莫言的这个观点。
文中男主人公是人前尽显风光的黄金时间段新闻主播,却有着不为人知的身体隐忧。
除了脸部、手部以外,身上其他部位有着大面积的烧伤痕迹,因为身上这个不为人知的秘密,这位主播看似在镜头前真挚、放松,极具职业素养,私底下却备感紧张、狂躁,压力巨大。
所以,不要嫉妒别人的生活,也不要嫉妒他人的成就,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隐忧,每个成功人士都有你看不见的努力与精神压力。
当你在羡慕他人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别人在打拼奋斗的时候,你又做了什么?”
多数人看见别人比自己过得好,比自己运气好,就会恨得咬牙切齿;而看见别人比自己运气差,过得没有自己好,就会洋洋得意。
这个世上,只有两种人不会嫉妒你的成就,一个是你的父母,一个是你的师长。
这就是人性,所以成年人最要明白的一个道理,就是莫在人前显贵。
《弟子规》讲,“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励。”
与其自我折磨嫉妒他人,不如花时间精进自我,找到自己喜欢和热爱的事情,持续深耕。
嫉妒本质是一种无用的情绪,它不会改变事实,只会让我们变得更加不快乐。
就像杨绛先生说的:“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02
勿抗拒,随顺自然
“凡是你抗拒的,都会持续。”这句张德芬老师销量八百万的畅销书籍《遇见未知的自己》里的经典名句,曾经启迪了无数深陷泥潭走不出来的人。
我们对抗什么,什么就会持续;我们关注什么,什么就会持续影响我们。
臣服于既定事实,接纳当下的现状,无疑也是种及时止损的智慧。
成年人保持情绪稳定的核心秘诀之一,就是随遇而安,随顺自然,接受命运所有的馈赠。
当遭遇不公与厄运时,牢记一句话,“凡所有发生皆有利于我”,并反复默念三遍,三遍不管用,多念几遍。
谁知道呐?所有的礼物都在暗中标好了价格,有时价格的衡量并不能以世俗的标准来定价。
无意间看到张德芬老师亲身经历的一个小故事,非常有意思。
有一次张德芬老师在机场值机时,有个人匆匆忙忙插队在她前面,她一改以往厌恶插队行为的心态,让这个插队的人先办。结果,这个插队的人拿走了最后一个经济舱位,张德芬老师被直接升到公务舱。
在生活中,如果你愿意观察,你会经常发现,当你放弃抵抗,心情平静的接受现状,反而有了很多这样的小确幸。
03
勿生戚,看透本质
有一次,我被一个朋友当着别人的面“温柔”的责备了,当时我有些下不来台,心里有些受打击。
后来,当我反思原因时,才意识到自己看似无意随口说出的玩笑话,其实已经让这位朋友有了被斥责与被冒犯的感受,人家只是自然的以“礼”回击而已。
有时,你认为无伤大雅的玩笑话,已经伤害与触及了他人自尊,不但显得你没修养,还会影响对方极力维护的良好形象。
别人对我们的情绪态度,就像镜子一样清晰的照出了我们曾经对他们的情绪态度。
我们给出什么,就会收获什么。即使回报不在当下,也会在遥远的未来。
所有即刻的发生,都是我们一手打造,明白这个道理,就能平静许多。
能量守恒定律也告诉我们,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
古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人生际遇,跌宕起伏间,总会达到平衡。
《世说新语·言语》有句品论孩子的话:少时了了,大未必佳。
是说一个孩子小时候看起来聪明伶俐,学啥都快,看起来一副将来很有作为的样子,其实长大了,就不一定了。
少时聪敏,如果不懂谦逊好学,恃才傲物,很容易变得平庸。这个就是自然力的平衡法则。
平衡力法则告诉我们,当我们处于低谷期时,一定要用积极的心态来平衡逆境带给我们的负面影响,鼓起勇气,不断尝试突破与改进,最终必然会由逆转顺。
一试再试,试不成,再试一下,机遇也许就在转角处。
人生所有的不幸,都会有过去的一天,转换个角度看问题,把负面的想法转为正向,即刻起调整好心态,重新出发。
写在最后:
患者的“患”字,告诉我们,心往哪里窜,哪里就会有忧患。窜到心,身体就会有忧患;窜到外界,外界就会有忧患。
如果不想变“患者”,请大家常用以上三个顶级的转念方法,让自己常平静,多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