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昌回到宝鸡,把塞满后备箱的食物搬上五楼,小张住下便不走了,理由冠冕堂皇……“我陪长吉,猫住哪我住哪!。”
“可咱不是还没搬家吗?”
“这边床不是都铺好了吗,可以住的。”
“光你房间好了,我们房间啥也没有,厨房的东西都还没到位,能做饭吃吗?况且搬家还要有仪式呢,哪能说搬就搬。”
“要啥仪式?”
“发射火箭前不是要喊一二三么?仪式就是火箭点火前喊的三个数。”反正解释不清,胡言乱语搪塞一下。
小张听了,却是转身进了厨房,喊“一、二、三……点火”,打开了煤气灶,而后出来对我说:“仪式举行过了,我住这不走了。
交谈继续不下去,我和大张赌气似的回了高层,小张悠哉乐哉地住在五楼,丝毫没有要回去和我们同住的意思。
坚持了三天,我首先沉不住气,决定搬家,理由同样无懈可击:“本土病例见长,疫情有卷土重来之势,还是住一块放心,别象去年那样多半个月出不了门……”
择日不如撞日,说搬就搬!从劳务市场找了两人,花二百元拉了衣柜、酒柜和五斗柜过去,买张床垫,再置办一套锅碗瓢盆,新家也就有模有样了。
只是再回21楼,散乱的每一个物件似乎都在呼唤我带走它。当初买下这房时,是做好了长久居住的打算。奋斗了大半辈子,都付与了这房子,想着余生只在此安度的,所以从装修设计到家具选购,不但亲力亲为,而且是投入了十二分的热情。虽囿于经济没有买什么名贵的大件,但大张和我,对家的想象与要求,都在这个房子里实现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观念和兴趣的改变,大张为网购事业的发展贡献了不小的力量,足蓝排三大球之外,羽毛球拍又多了两对半,花花草草不知往回搬了几回。学校推荐的名著阅读要买,颇受好评的网络小说也得买,休息时出去逛,兴之所至又搬回辆自行车……几年下来,偌大的空间也是满满当当。
而今面对这些状如鸡肋的东西,想起某同事曾说过的话来——搬上三次等于扔了半个家。只是要扔掉这些如燕子衔泥般运进来的每样东西,对我而言实在是一种考验,有的物件看着毫不起眼,但它却记录了某段光阴的故事,扔了载体,还能回想起那段时光来吗?在这里居住的时间,正好让小张完成了从小学到大学的蜕变,孩子大了只能目送着离开,在这所房子里的时光也终究会成了过往。
快到退休年龄的我,心智也简单了,想到经常要花几个小时去打理它,就气不打一处来,决定摆脱这个桎梏,换套小面积的房子,顺便照顾一下老人,搬家最初的缘由便找出来了。
安置好新家,坐在阳光满满的房间里,我突然冒出一个滑稽的念头:还会搬家吗?下一次会搬去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