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到,吃春卷,这是我老家的习俗。
这次做春卷,我加了爷爷自己榨好后给我寄来的麻油。这春卷必定别有风味。
很久没有回老家过年了,回想起爷爷的生活,很简单,很朴素。
老家四四方方的小院子,屋内一张破旧的木桌子,爷爷自己种的青菜,用滚油淋了,加点盐,做一道炒青菜;
两个皮蛋,加点酱油,放点小葱,用麻油拌了就是一道凉拌皮蛋;
从房屋一角的小坛子里捞出几颗腌制的咸菜,和毛豆一起炒炒,又成了一道咸菜毛豆;
最后,炸上些花生米。
必不可少的是,从柜子里拿出一瓶二锅头,倒上一杯,不时地抿一抿,一顿逍遥快活的晚餐就做好了。
这是爷爷的日常。
也是很多生活在农村的老人们的日常。在外奋斗,努力生存的游子们无法回家陪伴他们的时候,即使是过年,也和平常无异。
雨他们来说,这可能是排解孤独最好的方法了,那么他们从中获得快乐的源泉到底在哪里?
也许这就是他们的“平民精神”。
这是一种对于自然索取过程中的一种节制;还有,对于某一日家人可以团聚的一种期盼。
他们期盼着,在半熏半醉的时候,有人听他们诉说;在慢慢咀嚼的过程中,有人陪他们享受这桌成本不过几十块钱的晚饭。
这是老一辈人的期盼。
对于在外奋斗的人们,你们期盼的又是什么?
期盼着春节回家,犹如候鸟迁徙,哪怕旅途在遥远,车票在难买,也挡不住回家的心。
抛开了丰盛的商业物欲,只想吃家人准备好的大鱼大肉,尽情敞开肚子大快朵颐,感受家乡的年味。
在老家过年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馈赠与分享,流动着的人都会停下来,互相问候。
可以体会个人依附着家,家依附着邻里,邻里依附着村庄,村庄依附着地方的归属情感。更重要的是,可以产生差异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上海马上又要成为“空城”,夜里关灯后看着窗外,是真正的一片漆黑。没有路灯,没有邻居,连星星也躲到了云层的后面。
而游动在这座池子里的“鱼儿们”,它们不仅仅是鲟鱼和金樽,还是它们用泪水和实干,在荒原里垦出的一个梦。
另附:
和大家分享下春卷的做法:
用料:春卷皮(某宝有卖);猪肉馅料(猪肉、荠菜、酱油、木耳、调味料);
1. 将馅料洗净,进行搅拌,加入各类调料,拌匀。最好搅拌出粘稠感。
2. 小心的分出一张春卷皮,舀一大勺放在春卷皮靠近自己的一侧。
3. 先向前卷,再把一个侧边折进来,继续向前卷一下,然后把另一侧折进来,再向前卷完。这里注意的是,要在封口处蘸一下面粉糊,这样炸的时候不会散开。
4. 热油锅,下春卷,炸到表皮变成黄金色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