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经周转终于到家了。
似乎也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刺激",一切都很平淡。
小城还是如从前一般平静,路上的人们还是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看似热热闹闹,却显得冷冷清清。
方言听着熟悉而又陌生,正如我看着窗外的大地慢慢拔地而起之景象时的感觉。
已经习惯了看向远方时的天地相接,重新回到大山的怀抱还有些不习惯。
学校有一座山叫做不高山。不高我承认,但"山"真的算不上,我看来就是一个小土坡而已。这里的,才叫做山。给我们生存之本,又给我们阻碍,依赖,怀念,又渴望的逃离。
知道我要回来,爸爸特意跑过来给我拿钥匙做饭。我知道奶奶病了,他总说没事,也不知道怎样了。他身上的担子太重了,上有老下有小,这就是中年人。
奶奶这个人,在我妈的描述里不太好。应该性格本身存在问题,加上农村的封建思想严重,她们的矛盾从未化解。不过奶奶一直以来对我和妹妹还是很好的,至少从我有记忆以来。
不管年轻的时候做过什么,她都已经老了,并且神经出了问题。从我有意识开始,她就已经是这样了。我们分开住的。她生活搞的很糟糕,不爱卫生,耳聋,总是疑神疑鬼,胡言乱语,记忆错乱,问过的问题下一秒还要问几遍。
事实上我们没人愿意和她待在一起。但是,亲情的力量总是这么伟大。我还记得,她大老远跑到当时小学的学校,只为了给我和妹妹塞一把糖。长大了去城里读书,她就到外婆家打听我们什么时候回家。她爱乱跑,每次跑出门都问别人有没有看见我们,还说要来找我们,可是她不知道那是多少公里之外啊。加上她这个年纪,七十多岁了,实在心里很不忍。不仅是我,妹妹,甚至妈妈也会表面不想搭理,实际让我们给奶奶端一碗自己做的饭菜过去。爸爸总是对她大喊大叫,一部分原因是她聋了,另一部分就是她有时很固执,没有理由的固执,像小孩子不听话一般。
上中学大学以来,基本一年只能回去一两次,之前都是好好的,可现在,自己都不会吃饭了,必须有人照顾着,而这对我们家,又是一个重担。
其实我很早之前就担心着这一天的到来,她一天到晚一个人,做的饭没营养,又有精神疾病,我特别害怕我们都不在家的时候发生些什么,特别害怕有一天她真的支撑不下去了。
每一次回家,她对我们的记忆都会少一些。有一次竟然问我和妹妹是谁家的孩子。她对我们的记忆还停留在小学的时候。我想笑,又想哭。可能我们回家一次,离开之后,她就会忘记我们回来过,多么心酸啊,我希望她能记得我们,记得周围的人对她的关心,哪怕一次。可是,现实已是如此了。
对于奶奶,我自己,很多的人,生老病死,没有任何的方法。对家里的各种负担,困境,我也解决不了什么。看着他们焦虑,叹息,难过,我也不知如何是好。我想,就从我自己不制造麻烦开始吧。下学期靠学校补助和自己兼职应该能实现生活的部分经济独立了,争取少问家里要钱。自己要学着解决问题。不要总麻烦他们。不开心的事,能不说就不说了吧,因为他们看起来淡定的表面下还有比我更多的忧虑和烦恼,没必要,把自己的负能量带给他们,还期待着给予安慰。成年人的生活没有容易二字,没人给他们安慰!
做一个懂事的小大人!虽然我还差的很远。
——回家的第一个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