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爱的不是电影,是姜文”
在我写这篇观后感的时候,朋友说的这句话让我突然有些怀疑自己的判断。古北水镇首映礼看完片之后,我给这部电影打了9分,在我心中,《邪不压正》在商业元素和作者表达方面的配置,已经无限接近《让子弹飞》了。就算是路人,也能把这部电影当成一部纯粹的爽片。
看电影之前我曾经调侃,这部电影肯定还有久石让的配乐,他自己还要当主角,而且给自己取一个姓马的名字。没想到,他这次表现得相当克制。主角的名字几乎全部尊重原著,自己也把主角的位置让位给了更年轻的彭于晏,配合着王菲全新演唱的主题曲,姜文只是接着张北海的架子,讲了一个自己的故事。
首映礼结束后的第二天,有人骂这部电影是一部抗日神剧,说拍过《鬼子来了》的姜文拍一部抗日神剧是全面倒退。对于这样的指责我觉得很可笑,因为原著《侠隐》是一部武侠小说,既然是武侠,就少不了许多超常规的功夫展现,只不过这次主角复仇的对象从金毛狮王变成了日本鬼子而已。
另一种指责,说电影里飞檐走壁的段落太多,剧情推进缓慢,这一点我也不能认同。原著虽为武侠小说,也只是借武侠的壳子,讲北平往事罢了。期间大量北平生活的描写,如同老舍笔下的北京。电影几个高潮剧情如蓝青峰会见朱潜龙、李天然偷刀、火烧鸦片仓库都保留下来了。在原著散漫的节奏中间,刚好可以夹带姜文的私货,期间剧情的发展信息量极大,也给原著带来了不一样的解释。这段我会单抽出一篇来聊聊。
如果不聊剧情、不聊隐喻,只是电影里的很多细节,都能让一个影迷泪目,我想这就是姜文电影的魅力吧。
古北水镇的看片对我而言简直是一种无比奇妙的感觉。露天剧场、夏日清风、背后的长城,让一个姜文电影的影迷能够想到数不清的回忆。从风格上看,融合了《让子弹飞》的热血和《一步之遥》的浪漫,而细节里,你又可以看到《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太阳照常升起》的许多梗,每次你找到这些细节,都会感叹姜文还是那个姜文。
奔跑在路上的李天然,随手扎破了猪肉铺门口的猪尿泡,这一幕有没有让你想起马小军偷偷在屋里翻箱倒柜吹避孕套的那个情节?根本一郎正面出镜时,你难道没发现他就是《鬼子来了》里的酒冢猪吉吗?关巧红在东四牌楼的屋顶上漫步时,清风吹起,有没有把你拉回《太阳照常升起》里疯妈家的屋顶?
我们对《让子弹飞》对热爱,可能很大程度上来自电影里让人眼前一亮的枪战戏,不同于香港电影和好莱坞电影,每一声枪响都像是猛烈的荷尔蒙射出,让人大呼过瘾。《邪不压正》里,枪声更是从一开始就贯穿全片,从字幕效果到彭于晏的亮相,一开头就那么火爆,够劲!
最后琼岛之局,蓝青峰穿上了白色大褂,一个镜头就让人穿越回了让子弹飞。他和朱潜龙在桥上的那段枪战戏,最后汽车头被炸飞上天又掉进水里,像极了《让子弹飞》的开头那段。不得不让人感叹,这部电影就是张麻子开进了马小军生活的北京城,只不过那个年代的北京,一场大雪以后还很干净,多年以后马小军他们在胡同里走街串巷时,墙头已经破败不堪。
李天然给唐凤仪打针那段很香艳?要知道《太阳照常升起》里,陈冲也给黄秋生打过一针,只是比起唐凤仪享受不老针打那种迷离表情不同,黄秋生对针头的恐惧,要高过刀子。
自行车一直是姜文钟情的电影元素吧。从《太阳照常升起》里马小军他们骑车干坏事,到《让子弹飞》里马匪给花姐当人肉自行车,再到《邪不压正》里,李天然骑着自行车在屋顶表演特技,自行车总是姜文电影里的常客。
民国三部曲里,尽管故事不一样,但三部电影都有一段精彩的饭桌戏。《让子弹飞》里的鸿门宴,三大影帝正面飙戏,不仅气氛紧张到凝固,经典台词也是让人反复回味。《一步之遥》里,大帅的家宴虽然没有了影帝飙戏,但也不失紧张刺激。《邪不压正》里,不仅有比利时饭店的饭桌飙戏,还有两场姜文、廖凡两人的饭桌对戏。
或许是因为彭于晏的人气太高了吧,电影上映以后许多观众讨论的焦点放在了彭于晏露屁股这个点上。其实姜文对屁股的迷恋从未有停过,从台词到画面,从男演员到女演员都没有放过。《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米兰身穿泳装屁股对着银幕的大特写,成了一代人YY的经典时刻。《鬼子来了》虽然画面昏暗,但开篇的一段激情戏,也有露屁股的镜头。到了《太阳照常升起》,房祖名直接被姜文扒光后半身全裸出境。《让子弹飞》里,说一句台词“今儿不聊屁股的事儿”大家瞬间都能带入情景。如果说夹带私货的话,这应该是姜文电影里最明显的私货吧。
聊了很多细节,我想单抽出一篇聊聊我对这部电影的整体看法和观点。很多人习惯了对电影细节隐喻的解读,但你读完全文就会发现一个严重的漏洞:很多隐喻都是前后矛盾指向不明的,就算你关注到了细节,也会忽视整体剧情。另外很多人喜欢拿历史人物和事件来对号入座,这也是一种很有风险的解读,往往会发现历史知识不够用。
我想从人物成长、故事发展上去聊聊我的看法,抛开历史、不谈隐喻,李天然从执行任务到遇见各色人等,这个故事的走向并不是主角光环带走全片。我很喜欢这部电影的剧情,或许看完我的观点,能让你对剧情有一个不一样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