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网络初级25期 中级27期 复训初31期 李晶晶 坚持分享第306天 约练第93次 晨跑第46天
第四课:自我、身份与自尊
良好的自我概念,高自尊状态,对幸福度,生活,事业发展都会有好处。但是低自尊也没关系,我们会被过去所影响,但是不会被过去所决定。我们通过心理学的学习,可以对自己有觉察,有调整,学习心理学第一步先是对自己有觉察,可能觉察后会有一些痛苦,会有自责,懊悔,埋怨,无需太在意,走着就行。
尤其是自我成长的咨询,我们给他营造一个氛围,让他重新觉察,重新活一次。体验着,走着,变着,慢慢就出来了。
一、自我
(一)自我的定义
1.定义:自我,亦称自我意识/概念,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
2.内容:包括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等的认知。
面对老年人,最好是多夸他身体健康,年轻,气色好。老年人对自己的生理状态往往是不错的,这是需求,需求好,情绪状态就好。
自我概念需要别人的反馈,我们要在意别人的看法,但是不要太在意。赞美你,是在赞美他自己认同的点,批评你,是在批评他认为不对的,不喜欢的点。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认可自己。咨询师特别想帮的点,就是自己更能感受到的部分。每个人都是自恋的,所以我们这个时候要回过头看,所有你很想说的,往往不要说,会影响这个咨询。
3.米 德和詹姆斯提出。
(1)主我:我是谁(真实的我)
(2)客我:我认为我是谁(自我评价的我),与主要抚养着,与老师同学的互动和经历有关,互动和经历让我们自己对自己有一个评价。
(3)镜我:我认为他人认为我是谁(我认为别人怎么反馈我)
我(主我)觉得我(客我)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镜我)。
我是一个好妈妈,是客我。
你实际情况是一个什么样的妈妈,这是主我。
1、自我概念比真实自我更重要(罗杰斯)
2、你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认为你是谁。认知变了,情绪感受都会改变。
3、在我们的心中,自己比其他任何事更关键,往往会高估自己的重要程度,这叫焦点效应。
尤其是人在高位的时候,总以为离了自己就不行了。一些领导到退休的时候是非常痛苦的。
对于我们家人,我们是重要的,但是在外面的系统中,我们根本不重要,所以我们要多陪伴家人。
会导致透视度错觉
(二)自我的结构
1.物质自我——基础 生理
自我的载体
照顾好身体是第一位的。需要的时候才会意识到。
2.心理自我——中介 心理
个体如何看自己心理世界
我们如何了解自己的内心,很多时候我们的认知,我们是不了解的。学心理学,我们会越来越了解自己,为什么会生气,活的越来越明白,通透。
3.社会自我——核心 社会
扮演的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的核心
该完成的社会责任,必须要完成,否则就是社会功能不完善。人生来就有很多限制和不自由。住养老院没孩子,就像孩子没爸妈。看似不自由的事情,才能让我们以后更自由。
判定一个人的适应程度,最重要的指标就是社会功能。社会功能就是看我们是否能够很好的完成社会角色。
4.理想自我——驱力 理想
期待自己是怎样的人,个体行动的原因
内驱力,推动我们向前发展,人要有理想。没有梦想要创设梦想。
焦点解决:跟当事人去探讨自己想要的未来,有梦想的时候就会有盼头,就会有劲儿。
现在的很多孩子,动不动就不活了,因为现在很多孩子没有价值依托,没有奔头,不知道为了什么去努力和奋斗,没有的话,可能就没有劲儿了。
革命家为了能建立新中国,为了宏伟的理想,就很有动力。
现在的孩子为了啥,家长就想着考个好大学,多挣钱。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知道自己想要的未来,就能够扛过去很多东西。
举例:村里老大娘活到90多。
5.反思自我——反馈 反馈
如何评价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看法
自我概念的功能
我们要把别人的观点过滤过滤。
(三)自我概念的三个功能:
1.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自我引导(内外一致,整体是稳定的)
青春期要完成自我的统一,否则就内耗,想不好,还会抑郁。
自己认为的和客观的相对统一。
怎么引导?
不太容易引导,多陪伴,陪伴的过程中,耳濡目染,点点滴滴细节的反馈,但是不一定要他认同,日积月累,就会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所以最终还是修自己。
他的外貌,身高,成绩,能力,他是一个什么人,有的孩子有形体障碍,认为自己长的不好。
儿童青少年的发展过程中,引导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不配得感的孩子,父母的否定太多,家庭状态不稳定,父母经常吵架。比如妈妈离婚,孩子也容易离婚,否则觉得是对妈妈的背叛。
溺爱只是个定义,也是个标签,要好奇的心去探讨,去了解,具体指的是什么。
2.解释经验·自我解释 (自己认为自己是什么人,将决定着自己对自己的评价)
相同经验不同解释
考试95分
学生A认为自己能力一般,学习困难,感到欣喜,
学生B很感兴趣,学习有信心,认为是失败和挫折,懊恼、沮丧
3.决定期待·自我期望 (认为自己不行,就会不努力,认为自己行,就会去拼)
主我:认为自己真行。客我:实际自己不行。这种人是活的最痛苦的。
破罐子破摔!
情景要求,行为解释,自我期待(就我这样,还能考上大学吗?)
(四)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1.生理的自我
原始形态,个体对自己躯体的认知——占有、支配、爱护
8个月-3岁(婴儿期)用“我”来说话,开始有自己独立的意识。一开始就觉得自己是重心,然后慢慢开始能够跟别人分离开。
2.社会的自我
处于自我的中心;用社会标准约束自己,了解期待,调整行为
别人评论,自己不知,多说好话,多支持,
3岁-13、14岁(幼儿、童年、青春前期)
慢慢长大,就开始跟外界有交流。别随意去否定孩子的朋友,最好在一个地方稳定的生活,稳定的话,朋友同学都会比较稳定。
3.心理的自我
据社会需要和自身发展要求调控自己的心理与行为
青春期-成年,10年左右
青春期,自我意识第二次萌发,会考虑社会和自我需要,开始更多的去想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到二三十岁才能调控好。当然也跟家里的教育和成长环境有关。
二、身份
(一)身份的定义
由个体的社会地位及处境地位决定的自我认同。
角色,社会对我们有要求,我们自己也有需求。
需要来访者对自己的角色有很好的认同才行。
(二)身份的特点
1、客观性
(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是他人与公众认可的,因而是客观的。)
2、主观性
(身份以自我概念为主要表现形式,自我概念可以理解为个体对自己身份的意识,因而具有主观性。)我们的主观意识决定我们的处境,悲催的人生,有悲催的性格。
比如:有些人对待事情不认真,我们要有匠人精神。
3、多重性:很多角色交叉的
4、稳定性:一定时期内是稳定的
5、契约性:身份不是说,你说结束就结束了,口头或者书面契约。
三、自尊
(一)自尊的定义
自尊首先表现为自我尊重和自我爱护。尊重自己,爱自己就是要有高自尊,有好多人是作践自己的,因为有不配得感,需要有人来统领自己。每个人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需要,不给予评判。
还包含要求他人,集体和社会对自己尊重的期望。
自尊是通过社会比较形成的。
自尊涉及到:是否对自己有积极态度;
是否感到自己有许多值得骄傲的地方;
是否感到自己是成功的和有价值的。
自尊需要
个体:成就、优势(优越感)、自信的欲望;
每个人都希望能呈现自己的优越感。比如:恋爱的时候,女孩儿在一块儿会聊啥,聊对象怎么好。这就是呈现自己的优越感,然后满足自己的自尊的需要。
社会:名誉、支配地位、赞赏的欲望
自尊公式
詹姆斯提出
自尊=成功/抱负
抱负小一点,小成功多一点,最害怕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自尊取决于成功和获得的成功对个体的意义(意义在于看重和在乎)
自尊源于比较 (行不行都是比的了,坚信自己)
自尊的威胁往往来源于身边的人(我们往往对身边的人容易嫉妒)
完美老婆
她,不唠叨不摔碗,不聊QQ不出墙。她开好车买新房,把老公当宝宝养。她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才智胜过诸葛亮,白天是林黛玉,晚上是潘金莲。她爱小孩、疼老公、听公婆话、能上厅堂下厨房。每天只为老公赚钱,老公不花钱就感到伤心。她就是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
拓展知识
自尊相关心理学名词:
辐射效益(扯虎皮拉大旗) :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影响的不仅仅是这件事情本身,它还会影响到其他相关领域,比如学习数学,会影响到物理和化学的学习。
扯虎皮拉大旗的意思是:打着革命的旗号来吓唬人,蒙骗人,用作贬人。扯虎皮拉大旗,出自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
对比效应(武大郎开店):在认知心理学中,人们把某一特定感受器因同时或先后受到性质不同或相反的刺激物的作用,引起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对比效应。
例如:我们逛超市,经常会有促销员告诉我们,我们现在搞活动,这种商品原价是188元,现价88元,或是,买一包尿不湿是158元,如果买三包送一包后,平均才118元一包,太划算了。我们听了后,往往会买,一方面是有需求,另外一方面是对比后发现,促销员推荐的方案好像更省钱。
武大郎开店:一个比一个矮
高自尊与低自尊比较
低自尊者特征:
贬低自己,不自信,无价值感,人际敏感,不愿意敞开心扉,抵制变化
别往自己身上套,只要感觉自己过的好就行。
高自尊者特征:
自信,对自己有客观的评价,接纳自己及他人,甚至是自己的对手也能客观看待,愿意敞开心扉,适应能力强
(二)影响自尊的因素
1.家庭中亲子关系的影响 ——正确关系
孩子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受亲子关系和言传身教两个因素的影响。
积极、正向关系、鼓励、正强化
该有规则还是要有规则,只不过不要过度强调规则和负向就好了。只要孩子觉得我们笃定是爱他的,他在社会中行走的时候就会非常自信。
2.行动表现的反馈——及时表扬和鼓励
学会夸奖:夸具体细节不夸全部,夸努力不夸聪明!
不要夸宝宝真棒,好宝宝!
3.选择参与和扬长避短——活动性质(做我们擅长的)
正反馈
4.根据相似性原理正确进行社会比较——参照群体
相似性比较 恰当的位置(比较时,也要选准恰当的位置,始终弄清楚自己要啥,是否在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前进,这样就会活的不错,最怕活着活着忘记了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