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习俗,我只在妈妈那里听说,可却从来没有经历过,那就是正月十五“放烧火”。
对于这个第一次听说的习俗,我抱有浓厚的兴趣。一再追问下,妈妈给我讲起她小时候,在姨奶奶家“放烧火”的趣事。
正月十五,当夜幕降临,那时的乡村就特别热闹、欢腾。大人们出来放烟花、爆竹,小孩则是紧随着他们身旁,欣喜雀跃。
妈妈和舅舅也不例外,跟着一群大人,来到农田旁,那里有他们事先准备好的草把。人们点燃草把,将其高高举起,然后手持草把,在田岸上一边跑,一边唱一些吉祥的民俗歌谣,东家唱来西家和,一声更比一声高。人们手里的火把将那夜空照得通透,田岸上欢乐的人们,似乎在比谁的火把更旺,烧的时间更久。
妈妈说,她和舅舅如果表现好的话,会领到一个小小的草把,混迹在人群中,又唱又跳,直至火把燃尽,把它们丢弃在农田里。不仅是她和舅舅,左邻右舍的孩子们都把“放烧火”当成狂欢的篝火晚会,玩得不亦乐乎。
其实,这个有趣且特别的习俗,是在用烟熏火烧的方法,消灭躲在地下过冬的害虫,同时烧下来的草灰变成钾肥,掉落在农田里,有利于来年庄稼的生长,这一习俗寄予着农人们对来年美好的期盼。
听着妈妈的讲述,我的心痒痒的,我好想也去参与体验一次“放烧火”的快乐。可能是由于这一习俗存在着安全隐患,亦有可能是由于城市化进程势不可当,农村里大多数的青年与孩子已离开乡下,随着他们进入城市安家生活,这一习俗渐渐淡化了,似乎快销声匿迹了。不过妈妈答应我,来年的正月十五,带我去乡间走走,去碰一碰运气,说不准还能遇上一回呢。
类似正月十五“放烧火”这样有意思的习俗,是一代代长辈心中深刻的记忆,真心希望它们不要湮没在时光的长河里,不要消逝得无影无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