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卖房来,刘晓就后悔不跌。到底是咋回事儿呢?这话还得从头说起。
前年,刘晓一狠心把住了十年的房子给卖了。啥原因?一个字"冷"。自从她搬进去住了十年,也没尝到冬季"温暖如春"是啥滋味儿。没住楼的时候,她常听人说住楼有多么多么好,可等她住楼以后,反倒觉得有的地方还不如平房好呢。就拿冬天来说吧,别人家都是温暖如春,而她家却冷得像冰窖,在家里羽绒服根本脱不下去。屋里最高十三度,都懒得下地做饭,吃饭都冻手。而且东北的冬季还特别漫长,她可尝到度日如年是啥滋味儿了,真是煎熬啊!为这,她腿没少跑,气没少生,最后啥问题也没解决,这还不如平房呢,想烧多热烧多热。
她家的楼名叫安邦小区,其实也没有物业,连楼道里的卫生都得她打扫。要说为了取暖的事,她可是没少操心。不但她家,整个那一片楼供热都不好。头一年,老头老太太们一大帮上政府告状,跑了好几趟,终于得到了最高指示,回去等测温大队去测温,然后再解决。众人以为这下没事了,接下来能给好好烧了。可没成想,还没等测温大队来呢,当天晚上这屋里的温度直线上升,一直达到二十度。这可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居民们都乐了,看来告状还真管用。第二天,测温大队就来人了,每栋楼都测几家,不用说,都达标。等测温大队一走,当天晚上屋里的温度就逐渐下降,直至降到原来的温度。如此反复几回,人家测温大队都不来了。真是蹊跷,供热站就像算好了一样,真凑巧。到了第二年,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她不服气,单独给测温大队打电话,那边把她的门牌号都记下了,她就等着测温大队上门了。没想到第二天一大早,她还没起来,就被一阵"咣咣"的砸门声惊醒了,她吓了一跳,赶紧穿上衣服来到门口,问了声"谁"?外面人说是供热站的,她一听就愣住了,自己也没给供热站打电话呀,咋来人了?但随即她就把门给打开了,果然进来两个穿着工作服的人,一进门,就不客气的说,你家交供热费了吗?交了,刘晓连忙回答。那把收据拿来我看看,其中一个人说。刘晓转身急忙去找收据,把它递给那个人,他看了看,说:"是交了",然后又递给她,说:"是你家不热呀?"刘晓说,你看看,这屋都冻成啥样了?两个工人二话不说,拿着工具直奔卫生间,看样子是要通暖气,捅咕了半小时,放出来不少黑水,把屋里弄得一片狼藉,临走前,扔下一句话,这下好了,温度能提高。刘晓半信半疑的目送他们离去,没招儿,等着吧!可是等了一宿,温度还是纹丝没动。这下她彻底明白了,今后谁也别找了,电话也别打了,人家两家都串通好了,就她还在这做白日梦呢。
虽说供热不达标,可供热费却丝毫不少交,刘晓有个同事,就住在她家对面,人家厉害,能打仗,到供热站闹了几次,就把供热费给退回来百分之三十。她也不会打仗,光说理没用。唉!交着钱还生着气,这楼住的真是闹心。每到冬天,听到别人说自己家里如何如何暖和时,她的心就甭提多难受了。恨不得一下就把楼卖掉。可是看着自己精心装修的家,她又有点舍不得,心里还是盼望也许来年供热就好了呢。就这样寒冷的冬季就在她的期盼中度过了十年光景。到了第十年,她再也无法忍受了,人生能有几个十年?不能一辈子挨冻吧?决定开春卖房。广告登出去,不到两个月,房子就卖掉了。卖房的时候,她既有些不舍,又有些庆幸,这回总算不挨冻了。
谁知到了冬天,这片楼的温度居然达标了,什么原因呢?原来市里新换了一个市长,他指示所有供热站必须换成大锅炉,还给所有的旧楼都做了外墙保温。如果供热不达标,政府将采取收购政策。真是军令如山,领导说话真管用。听到这个消息,刘晓的肠子都悔青了,这是折腾个啥劲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