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认为:玉,石之美兼五德者。所谓五德,即指玉的五个特性。即坚韧的质地,晶润的光泽,绚丽的色彩,致密而透明的组织,舒扬悠远的声音。
孔子说过 “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粟,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好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伊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此语作为一道古训,为历代仁人君子所推崇,视为立世标准。
玉,质致密而坚硬,温润而光莹。玉,因其质美,色美,触美,音美,而在石中称王,为人们所喜爱。玉作为装饰品,作为信物,作为法器,作为礼物都与人类息息相关。玉又是美丽、富贵、高尚、廉洁等一切精神美的象征。人们常用玉来比喻美好的事物,使许多人、事、景物为之增辉增色:如:金玉满堂、亭亭玉立、冰清玉洁、玉树临风…..不胜枚举。它的美是自然的美,东方的美。
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爱玉,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稀有或美丽的外观,而是有着更深一层的美学价值:因为玉凝结着人们深深的感情——对故乡的怀念,对祖先的崇拜。这种恋乡怀祖之情,培养了中华民族的人格,孕育着中国传统美学;这个美的传统,一直沿续了数千年,始终焕发着不朽的光彩。
“和氏之壁”,讲述的是卞和识玉的才智,他为了一块“楚山璞”而不畏刖刑,失去双脚。多么感天动地的精神!这是在讴歌我们中华民族的坚韧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完璧归赵”,记载的何尝只是蔺相如出使秦国的故事,它颂扬的是一种玉的精神,是人类恪守信约的美德和舍生取义的情操。
“玉不琢,不成器”。这句话已超越出咏物范围,而成了造就人才的箴言。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正是玉美的“人化”,它象征高尚的人格,君子的气节,优秀的品德,以及生活的理想,玉的美在深化着人的灵魂。
玉包含了天地、日月之灵气,是中国的宇宙观念。它是精神,是意念,是理想,更是中华民族对美的追求和升华。
美玉出自后天,来自人为,在于创造.未经雕琢的玉只是顽石而已。所以本人以为:赏玉,不仅是狭义上的观赏和收藏它,还要认识和理解玉的品德和人文特征。只有这样,才能继承、维护好我们中华民族的绚丽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