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关于获取知识
读书感悟:
读完了这一章节,我想到的一个词是——启发式教学。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也是启发式教学的灵魂所在。
获取知识——这就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问。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事情就成功了一半。
怎样才能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呢?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知道:哪些东西要讲,而哪些东西则留着不要讲完。没有讲完的东西,就好比是给学生的思维埋下一段"引火线"。在这里,没有任何适用于一切场合的现成方案。一切都取决于具体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现有的实际知识。同样的教材,在这个班里在这一点上不要讲完,而在另一个班里,却要在另一点上有所保留。
这就是要求老师在备课时候除了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备教材,拿捏准教材的重难点,以及新授知识是由哪些已经学过的知识引发的。备学生,把握好知识教授的一个度,一个火候,比如这个班降到什么程度就可以激发学生们去思考,去自己解决问题,换一个班,又该讲到那个地方呢?这都是教师在备课时候要考虑解决的问题。
学生脑子里产生疑问后又该怎么办呢?苏霍姆林斯基给出的答案是:
有些学生在回想和回答问题,而另一些只是在旁听。而我需要的是要使所有的学生都进行思考,进行紧张的脑力活动。因此我常常用这样的做法;一旦引起学生的疑问之后,我就自己来讲解教材,而不喊学生起来回答一些个别的、零碎的小问题。
在这一点上,苏氏确实很明智,他不让学生回答个别的、零碎的小问题,而是自己来讲教材,让学生一次就接触到正确的知识以及简洁的思维方法,这也是心理学上首因效应的应用。
11、思考新教材是上课的一个阶段
有经验的教师都特别重视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集中注意教材中的一些"点",这些"点"实质上就是因果联系,即知识的基础。多年的经验证明,学习困难的学生的知识不够巩固,其根源就在于他们没有看出、没有理解各种事实、现象、真理、规律性之间相互交接的那些"点",正是在这些"点"上产生了各种因果的、机能的、时间的及其他的联系的。正是对这些"点",应当引导学习困难的学生加以注意。
读到这里我想到了暑假参加河南教师成长学院小学语文班的学习,导师武凤霞给我们提到小学语文阅读课中有关“高阶问题”的设置,我觉得这个“高阶问题”就是这里说的“点”了。阅读教学中,师生对话问题的设置,不能像做简答题一样,一个接一个,搞得课堂就剩一问一答了。要怎么做呢?要设置一两个“高阶问题”(一个就可以),这个问题必须是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统领整堂课,带动整篇文章的阅读,引发学生思维活动的问题。这一点,的确是要靠老师们不断实践、不断钻研来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