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朵儿老师,您好!我已看完您的作品《小红袄》,当初看到您的朋友圈,被您那句“到山林去疯,到田野去野”深深吸引。我们都是会昌人,又年龄相仿,也特别好奇您的童年又是怎么样的?您笔下的会昌风土人情是怎么样的?所以迫不及待的想拿到您的作品,一睹为快。
读您的《小红袄》也把我带回了我的童年,小时候我也经常听会吃小孩的山野人的故事。还有夜哨子,芒萁在镰刀下发出脆脆的声响,芒萁当吸管,打了耳洞带芒萁的芯。受伤了去油茶树干上刮粉末止血,用茶油渣渣洗头发。玩沙沙窝。这些都是满满的童年回忆。
书中的客家童谣《沙沙窝》《蛤蟆子》用会昌话念出来特别有意思,特别好玩。现在很少人知道这些客家童谣了,特别幸运,有您把它写进作品中,流传下去。文中的一些客家方言,“草莽”“烂碗”“吃朝”“吃夜”等客家方言,读来十分亲切。随着普通话的普及,走在我们小县城的街上,也会发现,身边也有不少爷爷奶奶用并不标准的普通话和读幼儿园的孙子孙女交流。包括我自己,说的土话也不够土了,有时甚至会突然想不起来,客家方言怎么说。有时我甚至会担心,我们的下一辈子,下下一辈,还会说方言吗?很幸运,能在文学作品中见到我的母语。
读您的作品,也被文中一直流淌的温情、欢乐而感染。特别喜欢您和弟弟妹妹在老娘坡上玩“坐马马”等母亲赶集回来的场景,很有童真童趣,多么欢乐可爱的孩子们,让我想到小鸟嗷嗷待哺的场景。也很佩服您的母亲为了不让你们失望摘野果子让你们开心的智慧。还很有生活情趣,会把野花插在酒瓶子里,会给家禽取名,真的特别有意思。这一点在当时的农村真的很少见。有这样智慧,热爱生活的母亲真的好幸福!也许那个年代物质是贫乏的,但这样的母亲养育出来的孩子,精神一定是富足的。
您家其他的女性长辈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故事高手奶奶,她讲山野人的故事,讲花精的故事,我看了一遍又一遍。奶奶很有耐心,很有想象力,并且会去激发孩子的想象力。还有外婆,我们煮沙贝汤,外婆不仅不会阻止责骂,还会建议我们放姜蒜盐,味道才会更好。多好的外婆呀,很懂孩子们,保护孩子们的童真童趣,情绪多么的稳定,又善于引导孩子们。
读您的作品,我感受到了您童年满满的爱,满满的幸福。读着您的作品,嘴角总是上扬得,有时甚至忍不住笑出声来。读着您的作品,我感觉到幸福从心底慢慢溢出来。
记得我刚参加工作时,让学生写作文,写春夏秋冬,学生全部都只写雪,写萧瑟,写寒冷。可是生于南方的孩子们从来没见过雪,怎么能写得好呢!不过当时有一个女生她写的我们这里的冬天,却写得很好。其中有一个细节,就是写稻谷收割过后的稻田,又长出了新的禾苗,还长满了绿绿的野草,生机盎然。当时我就说,为什么我们写冬天最先想到的是写雪呢,那是因为古代的文人主要生活在北方。但是我们生在南方,很少下雪,希望有一天你们有人未来能成为作家,也写写我们这里的冬天,让世人看到我们南方的风土人情。
现在我看到了,读到了。我觉得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