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
1.认知复杂性高与认知复杂性低的学习活动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隐性知识的多少与比重。
☞第一次接触隐性知识这个概念,越看书越发现自己知识的贫乏,这就是隐性知识的缺失吧,个人理解。
2.刻意练习的任务难度要适中,能收到反馈,有足够的次数重复练习,学习者能够纠正自己的错误。
☞如果想要收到反馈,就需要一个老师的引导,他能看到我错误的地方,并且了解我的水平,练习的难度符合我当下的状态,在不断的练习下,一步一步踏出所在的舒适区,从新手走向大师。
其实以前对于刻意练习是有偏见的,这源于生活中的认知偏见。所以当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内心隐约有一种反感,不愿意深入下去,但真正的深入下去,才发现自己无知无畏。
3.第一种错误思想认为,如果你足够长的时间做某件事情,一定会更擅长。我们很清楚这种思想错在哪里,以完全相同的方式,一而再再而三地做某件事情,并不是提高绩效和表现的诀窍秘诀,它会使人停下前进的脚步,并且缓慢地下滑。
☞多么痛的领悟,以前一直陷在这种思维中,以为看书就可以有进步,却没有实践的反馈,根本就没有怎么进步,只是表面的进步,感动了自己而已。同时老师在书写营中也强调,我们要改变自己的书写模式,不能一直在自己的旧有模式中,可是我还是想要再体验一遍A1模式,今天突然有种释怀的感觉。
4.第二种错误思想认为,想要提高,只需要努力。如果足够刻苦,你会更加优秀。但现实不是这样,即使加倍努力,也无法让你有更大的进步。除非你运用一些专门用于提升那些特定技能的练习方法。
☞一直逃避面对真实的自己,用足够刻苦来掩盖真正的问题。我知道有特定技能可以练习,可就是不敢迈出那一步,这种心态,呼~
5.刻意练习的心态提供了截然不同的观察视角:任何人都可以进步,但需要正确的方法。如果你没有进步,并不是因为你缺少天赋,而是因为你没有用正确的方法练习,一旦理解了这一点,进步就只取决于你想出什么是“正确的方式”了。
☞寻找属于自己的正确方式,需要不断的探索,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不一样,没有一个可以完全套用别人的方法。
6.杰出人物的进展只是局外人看来才是重大进展,因为那些人并没有见证过所有那些微小的进展,而正是这些小小的进展,才积累成重大的飞跃。
☞我们一般看到的都是别人出成果的时候,而很少关注别人在努力的时候,以为只是一下子就取得了成功。
想到一个题外事,看别人家的娃,一下子就长大了,可自家的娃怎么还是这么小呀,每天都带着,怎么不快快长大呢。不就是源于别人家的我没有参与,只看到他长高了,而自己家的每天都看着,参与了过程。关联有点不大,但似乎希望自己家的娃像别人家的那样长大。
7.要想取得进步,必须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任务上。
☞一想到自己要集中我所有注意力做某一件事,我就会找很多理由让自己先做其他事情,打扫卫生照顾孩子整理房间等等,就是要逃离面对自己不会的状态,害怕担忧全部冒出来了,把很多精力都用在了这些事情上,结果什么都没有做好。
8.对于任何类型的练习,这是一条基本的真理:如果你从来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便永远无法进步。
☞喜欢呆在舒适区内,感到很舒服,可是呆久了,内心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不安全感,觉得这样是不对的,不好的,应该迈出去。其实这不是真的想进步,而是不安的心在作祟。同时人在走神和放松的时候都不会有进步。
9.你不再做自己当初想做的事情,是因为停下脚步的理由最终战胜了继续前行的理由。因此,你要保持动机,要么强化继续前行的理由,要么弱化停下脚步的理由。
☞总是会有其他的事情诱惑着,不断的念头在诉说,那件事情也真的得去做,停下来吧,那个更好玩,这个又痛苦又难过,何必呢。可是内心深处总有一个弱弱的声音在说,不经历痛苦怎会有收获,坚持下去吧。
10.杰出人物通过年复一年的刻意练习,在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中一步一步改进,终于练就了他们杰出的能力。没有捷径可走。
☞无论想做成什么都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亲身经历体验,就像现在在书写和读书一样,只有自己参与其中才会有进步,隔岸观火永远也无法亲临其境,无法体验当下的心情。
11.将漫长的旅程分解成一系列可控的目标,并且每次只关注它们中的一个,甚至可以在每次达到一个目标时,给自己小小的奖励。
说到奖励,很少给自己奖励,平时没有这个习惯,也觉得自己特别缺乏仪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