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之前陆陆续续收到大家往“解忧年画铺”里投递的问题与疑惑,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回答了,一是因为懒,二是因为有些问题我没有遇到过,不知道怎么回答。今日来回答的问题是“是否应该报喜不报忧”,对象大多指向父母。
我对这件事情的处理方式是:1、要分阶段的,如果当时没有跟父母住在一起,或是在千里之外求学时,或是在不同城市工作生活时,我肯定是会选择报喜不报忧的,我会参考我爸妈对喜忧的理解标准来报,这个时候会稍微委屈一下自己咯,因为此时报忧基本上没有什么正向的作用。
2、当有机会跟爸妈在一起生活时,我会选择坦诚地喜忧都报,这个用来管理二老对我的期望值,这个时候就不会太委屈自己了,毕竟自己的感受和成长是很重要的,选择跟爸妈生活在一起又想自己过得爽的话,是需要智慧和策略的,当然前提是爱与真诚。爸妈总爱用普世最优标准来期望自己的子女,压力就来了。这个时候就要让他们知道现实生活也是残酷的,管理好自己对子女的期望值很重要,做得到就说做得到,不行就不行,其实爸妈对自己的子女有几斤几两应该清楚的,如果我们都是报喜不报忧,爸妈会疑惑的。坦诚一点好。
3、无论面对什么问题,分享一下我处理问题的底层逻辑:你首先要有一个明晰的“一生的计划”,心里有一个笃定而有序的精神内核,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优先级是什么,要对自己有感觉,问题来了,想想看那种解决方式是符合你设定的“一生计划”。没有对错,只有是不是无限接近你想要的生活。
4、无论如何,都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给自己一个deadline,想好了就干,错了就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