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硕的《楼船铁马刘寄奴》。一直对南北朝历史很感兴趣,以前读过三遍梅毅的《华丽血时代》。李硕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南北朝启幕战史”,集中写东晋灭亡、南朝刘宋开国的过程,主线明确,情节生动,且辅之以战事简图,读起来很容易进入。
引子:晋军平南燕—— 倒叙:桓温征前燕失败——慕容垂受忌逃往前秦——前秦灭前燕——东晋朝廷与士族——苻坚淝水之败——慕容垂反秦,秦晋联合战燕——前秦崩溃,慕容氏与羌人叛乱——血火中的译经者——前秦灭,后燕后秦立——桓玄起,北魏南燕立——天师道叛乱,刘裕起 ——马镫马具小史——刘裕灭南燕(倒叙止)——天师道再起,刘裕平天师道——除刘毅、诸葛长民——平蜀地——除司马休之——法显取经——洛阳怀古——刘裕灭后秦——刘义真失关中——刘宋立——除司马德文,刘裕病逝。
插入的译经与法显这两节很有意思。佛教的传播自有机缘,虽然东晋时佛教传入汉地已经两三百年,但尚未与汉文化融合,各地僧人行为没有规范,腐化成风。就在这血火硝烟的动荡中,一批僧侣们专心译经,将朵朵莲花种在残破的河山。鸠摩罗什也在此时进入中原。而法显和尚以63岁高龄去印度取经,历时十几年引进了各种佛教戒律与涅槃经等经典,破解了“涅槃”的意思,即无欲无求摆脱因果轮回达到不生不灭的境界。他的故事最后一笔与刘裕伐后秦完美对接。
关于马镫马具的发明、攻克洛阳后的怀古,也是忽然荡开的一笔。还写到古乐府《丁都护歌》的由来,是与刘裕女儿丧夫有关;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灵感来自刘裕军中某人的笔记《西征记》,不知有没有根据。
另有写到一部西晋宫廷乐队的命运。雅乐正声是一个正统王朝的标志,五胡乱华以后,十六国此起彼伏混战多年,都想拥有这个宫廷乐队,以证明自己政权的正当性。这部120人的宫廷乐被抢来夺去,流浪轨迹如下:
西晋—刘汉—前赵—后赵—前燕—西燕—后燕—南燕—后秦—东晋。
最后一章写到孟津渡时,说此地亦名盟津渡,“当年周武王伐商,从关中行军至此,天下诸侯不期而来者八百余国,盟誓同心灭商,因此得名盟津。” 写这一句时,李硕是否已经决定写他的《翦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