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好像是惊蛰前后,天蒙蒙亮的早上,我被一只蚊子叫醒了。瞬间清醒,不是因为蚊子竟代替了闹钟,而是因为天气突然就这么暖和了,毫无征兆。可是,露在外面的腿还是得收回被子里,冷。我想,这个温度,让一些身体素质过硬的蚊子提前耀世登场,但是代表不了它的同胞,以及芸芸众生。
清明节后,又一只蚊子骚扰了我,在我耳边嗡嗡叫,我醒了,又睡着。回笼觉后我起床,扭头就发现了窗外飞满天空的杨絮,和阳光争着空间。我再一次以为天就要暖和了,但是倒春寒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逼得我始终不敢脱下外套。
直到谷雨,“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天气真的暖和了。外套已经脱掉三四天,虽然前天和昨天,狂风大作了一阵,还下了些星星点点的小雨,但都是暖的,暖风,暖雨。这些小雨点,你要不刻意去迎它,还真有点感觉不到。站在那里不要动,等着,细细感觉着,几秒钟后,你会感觉到耳朵上或者手上,有轻轻的那么一下,不像击打,更像是触碰,这个感觉稍纵即逝,但你总算是知道了,真下雨了。
于是约了一次饭——这是强行转折,其实聚餐跟天气没什么关系——这个饭,从去年约到今年,约了好几次,没一次成功,这次也差点夭折,还好艰难保下。我说咱们仨约饭的坎坷经历,可以写部小说了,俩人附议。这不就写了么,只不过不是小说,而是散文。形散而神聚,这个理念用到我们的聚餐上,也凑合好使。
吃饭总是开心的,要不体重怎么会增加得这么快,和朋友们吃饭就更加开心,每一道食物都被赋予了温度,筷子次第伸缩间,友情的气场就弥漫和融合了。
聊什么不重要,聊了才重要。下一次约饭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但这一次,会成为下一次的谈资,和这次与下次之间这段时间里,值得回味的一个记忆。
二、
好像是上个月,从大沽桥上走过的时候,看见海河上,一艘观光船穿过解放桥,正往这边开过来。我才意识到河面的冰消融了,海河上的观光船终于又要开始载客了。
只坐过一次,去年几个发小来找我玩耍,徐朋友先到,我就先带着他在海河上欣赏夜色。唯一一次坐“天津之眼”,唯一一次上天塔观风景喝咖啡,也是因为朋友来找我玩耍,我带着他们去体验。吃过三次狗不理,三次都是因为朋友来找我玩耍,我想既然来了天津,狗不理是一定要吃的,虽然贵且并不怎么好吃……陪朋友玩儿,然后自己顺便“沾光”,是我吃喝玩乐的方式之一。
去年还是前年,涛朋友来了。就在天津站,我接上他,然后在海河边上看海河,以及海河上的船和人。高中毕业之后可能就再没见过,但是几年过去,他还是没有变化,黑,瘦,说话柔声柔气,害得我不得不赶紧请他吃顿好的,聊以滋补他单薄的身躯。
昨天翻看公众号历史记录,专门回看了一遍《屌事记(二)》,本来没有勇气,但是最后还是看了,才发现之前的担心是多余的,依然觉得写得好,算是放心了。发到朋友圈,涛朋友就帮我转发了(虽然后来又删除了……),并写下了一段话。
夸我文章写得好的段落就不说了,毕竟这点我心里明镜似的……后半段,为我在津艰辛的生活给予了适当鼓励,并预言,将来的我一定能走上康庄大道……我深受感动,眼泪止不住地奔涌,奔涌进心里。
总有人在默默关注着你,祝福着你,这就是好的,这就是暖的。
三、
除非从天津站下车,那没办法了,只要是从口腔医院下车,就会走过大沽桥,然后拐过一个桶形的建筑,措辞好像有点不恭,但其实觉得它的造型挺别致。不重要,重要的是楼前面的绿化,我被栏杆拦在了外面,但是不影响看到里面的各种开花的树。
那几天还漫天飘絮,这几天,早就绝迹了。只有大片大片的绿叶——红叶,紫叶……和大朵大朵的红花——黄花,蓝花……不重要,反正都是漂亮的花,鲜艳的花。其实从天津站出来也有花,哪儿又没有花?只不过首先想到的,是桶边的花,一个漂亮的桶的边上的漂亮的花。
除了园艺师,估计也就我注意它们了。园艺师关注它们的造型,我才关注它们的美。从公司窗户向下望,天津站一个一个的黑点,匆匆移动,有的目标明确,有的茫然无措,看不清,但可以感受到。和那满树的花也没有什么不同,丑也罢、美也罢,总要生存下去。活着不为别人,但总有人注视着你,活着为了别人,但总被忽视。
家乡的花也开了,家乡的人还都在,除了寅虎,该在的都在。家里的地也要开始种了,我不会种地,浇地也是打打下手,还是个不合格的下手,掰玉米也会,但也手慢。还好家里没几亩地,我希望这几亩也别种了,也别荒了,给别人去种,只是自己别种了。
看着化成黑点的人在天津站广场上走动,我就也想回家,随时想。去年说了,从今年开始要多回几次家,下月开始兑现。
谷雨接立夏,春到夏的过渡,从来都不是那么的明显。明显的只是雨量,相信下一次降雨,不会像谷雨前的这次,这么轻描淡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