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嘟,
今天是你去姨妈家的第四天,你今天过得开心吗?我的孩子。
早上送哥哥去学校,我在校门口放下他,目送他踏进校门。站在门口的一大排老师,都面带微笑地向我们问早安,园长秘书又纤瘦了很多,我表示了感叹,她随之羡慕地夸赞:你儿子好乖啊!这是继昨日、前日老师们对哥哥的肯定之后的又一次赞扬,我欲言又止地表示欣慰。哥哥在学校的乖巧和在家里的叛逆简直判若两人,这也许是对我日日耐心磨折下的安慰?起码他在学校的表现是不用我担心了的,这又何妨不是一件好事。
同时我发现,哥哥近日来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上去了一个很高的台阶。之前他说几个字的句子,第一个字总是结结巴巴地重复不下五次,我屡次提醒规劝,然而毫无成效,常常气得我火冒三丈,对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无比忧虑。然后近日来,他几乎不着痕迹地就能把一句话说得非常流利顺畅,虽然又有新的毛病,比如说话的时候配合嘴巴的翕动眼睛一眨一眨的,有时候舌头都会转不过弯似得长长地伸出口腔来,可是我已经明白,这些毛病都是一个孩子在提高自我表达能力所作的努力时所无法规避的“跌跌撞撞”,就像一个刚学走路的孩子,走的时候可能踮起脚尖,也可能需要借助小板凳,会有各种小毛病或需要各种小助手,但是等他真正会走的时候,他自然会走得同所有普通人一样好,一样符合规矩。我们大人在孩子学东西的时候,总是有各种焦虑,担心孩子可能形成各种坏习惯,然而孩子和大人是不一样的,孩子的优势在于可塑性,也在于容易调整,他们在学习一样新能力的时候可能暂时形成的频繁癖好或习惯,也许在某一个时期会突然消失不见,和大人具有的坏习惯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亲眼看到哥哥的变化,因此深有体会,在他的成长路上,对他的一些大人看来是所谓的“坏习惯”行为,有了更多的包容和理解心,也开始变得淡定,不再随意指指点点,这是我育儿方面的一个小进步。小嘟,有了带哥哥的一些经验,以后我应该对你成长路上的行为会有更深的理解,这对你多么好!
小嘟,秋天确实是来了。傍晚,接哥哥放学回家的路上,车轮胎轧在落叶上,发出清脆的碎裂声,哥哥听到了,看着满地枯黄的叶子,轻轻地嘟囔,妈妈,秋天来了。是的,秋天来了,我很高兴哥哥开始注意季节的变化。虽然在这南国之境,树上的叶子仍是苍绿色的,但是地上的落叶却比走过的春夏要多得多,这就是温暖地带秋天来临的一种微妙物语,不必像四季分明的北方,非要看到光秃秃的枝桠才承认秋天的到来。
小嘟,自从你去姨妈家以来,我和哥哥都是在晚上九点就上床了,因为秋天来了,晚上已经不适合带哥哥外出玩了,故而放学后只要收拾好家务,完成睡前琐屑, 哥哥就可以早早入睡,而我却可以躺着陪哥哥睡觉(装睡),一面还可以偷偷看会儿书或者写点文章。这对哥哥来说,因为保证了他的睡眠时间,早起变得自然而不爱哭,而我却乐得又增加了自己的个人时间,这是秋天额外的馈赠,真好!
小嘟,你来深圳之前,我觉得自己一个人带哥哥很忙累;等你来了后,下班后,我几乎要照顾你和哥哥两个孩子,做双倍的家务,我觉得其实还好,因为你们的笑脸就可以稀释掉妈妈很多劳累的感觉;等到你生病住院,我就开始每天马不停蹄地两地奔走了,可是还是觉得累而值当。最近,你和外婆去姨妈家做客,感觉家里突然一下子少了很多人很多家务,我就发现自己一个人带哥哥实在轻松。小嘟,你来之前和走之后家里什么东西都没有改变,改变的是妈妈的心态,而对比的心态才让我对同样的境遇有不同的感受。我刚开始一个人带哥哥时,觉得累是因为和之前有人帮忙,我无需做家务来对比;你走后,我带哥哥觉得轻松是和你在的时候所面临的家务分量来对比。我因此看出,一个人的感受是相对现实的产物。
这样,我突然想起我曾经看过的一个故事:
一个人对智者抱怨,他家里很拥挤,孩子太多太吵,他要怎么样才能找到安宁……智者先叫他把鸡鸭带进家里养,过一段时间后智者问他感觉如何,他说很难受,然后智者又叫他把猪羊也带进家里去养,于是家里更加鸡飞狗跳,那个人更加抱怨的不行,这个时候,智者告诉他把动物从家里都赶出去养,一段时间后问他现在的感受,他说现在觉得自己好幸福,家里的空间好大,孩子也没有那么吵,生活确实很美好……
的确,人很多感受看起来是基于现实产生的,然而我们深入脑海,会发现感受都是基于相对现实的产物。幸福,痛苦,羡慕,劳累……这些抽象的词汇都是脑子对比不同现实后的感受。在各种不同等级程度的现实面前,人们所用的同一个感受词所对应的可能是天壤之别的境遇,而对同一种现实,人们很可能产生完全不一样的感受。因此抽象的感受词具有极大的误导、或者说主观性,它极其不客观。
但是人是能习惯任何恶劣境遇的动物。所以所谓感受不过是相对的,而一个人面对环境选择态度的自由才是绝对存在的。
因此,一个人的心态如果没有摆正,他就会从一个困境走进另一个困境,那个时候重要的不是外在选择,重要的是审视自己的心态,如果心态是积极正面的,就不是困境与困境的更迭,而是一种生活和另一种生活的改变。 曾经我和婆婆同住,觉得如陷深渊,然后我同父母一起抚养孩子,依然觉得委屈辛酸,等到自己一个人养哥哥,却也常常处于心绪混沌之中。看似生活环境一直在改变,而心情却周而复始,并没有新花样。这说明我需要正视的是自己的心态,我的起心动念才是形成我的感受的最直接的因素,而不是外在的环境。
我耳边又开始响起张德芬的话语: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长久以来,这句话就像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公理一样,让我在很多时候,将目光从纷芜的环境人事中移到我自己身上,我提醒自己朝里面看,朝我的内心审视,朝我的起心动念质疑,这对我非常有教益。
可是,小嘟,单单看到自己作为一个人的惯常心理活动,知道自己频繁地喜欢在对比中形成自己的体验感受,这还远远不足以改变我的心态。知道人在任何境遇时都拥有选择态度的自由,才让我感到自己作为人所拥有的“特权”之宝贵,我开始懂得珍惜这种选择的权利,也开始对自己态度的选择充满审慎之心。
小嘟,选择是一个美好的词汇,与其选择机会,选择境遇,我更欣赏勇于选择态度的人。我希望自己能真正懂得选择态度的自由并且珍惜它,也勇于承受选择后的外界压力。
小嘟,我写下这些的时候,夜晚已经很安静了,你睡了吗?
小嘟,无论你睡了还是没睡,妈妈都喜欢在躺下的时候对你说一句,小嘟,晚安。
写于2019年9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