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处理孩子的分离焦虑?
当宝宝六个月大的时候,就会出现分离焦虑的症状。
所谓的分离焦虑是指婴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又称离别焦虑。因为6个月到12个月之间的宝宝,已经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个完全独立于父母之外的个体,会从父母的行为中看出父母将要离开,于是内心就会担心害怕。
分离焦虑有很多表现形式,比如一看到妈妈离开房间就哭,一直要求抱着一放下就哭。而且分离焦虑是会传染的,父母越是不放心离开宝宝,不放心把宝宝交给别人照顾,宝宝就会越发焦虑。分离焦虑会引起孩子生理上的应激反应,长时间焦虑,容易使孩子抵抗力下降。
处理分离焦虑的方法
父母如何处理孩子的分离焦虑,这里给出了三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方法:提供一个过渡性的物品。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很多孩子都已经不是婴儿了,甚至已经是七八岁,但是不论是去上幼儿园午睡还是去学校住校,还是要带着自己小时候用过的小毛毯或者毛绒玩具。在我们看来这种行为是孩子幼稚的表现,但其实这个毯子或者毛绒玩具对他有特殊的意义。
婴儿在五个月到九个月的时候已经掌握了抓握的能力,同时也意识到自己是个完全独立于父母之外的个体,开始建立起独立性。但这时候的婴儿还不具备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所以需要一个过渡性的物品来安慰自己。这个物品可能是带有他熟悉气味的小毯子或者毛绒玩具。在宝宝眼里,这不只是一个毯子或者一个玩具,而是代表了爸爸或者妈妈。
所以建议父母在孩子五六个月的时候,就要主动给孩子准备一个安抚毯子或者毛绒玩具,可以多准备一套,以便可以定期清洗和更换,但要确保每一套都被宝宝使用过。因为熟悉的东西才会给宝宝带来安抚作用。
当然,父母也不必担心孩子会不会过于依赖安抚毯子或者毛绒玩具,以至于上大学后也会带在身边。这一点家长们大可放心,因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来自同龄人的压力与日俱增,加上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越来越强,孩子会主动扔开它们。
再来看第二个处理分离焦虑的方法:用频繁的短暂分离来让孩子逐渐适应。
中国妈妈的产假一般是98天,所以大部分的妈妈都在孩子3个月大的时候面临分离。如果妈妈毫无准备地就去上一天班而陪伴不了孩子,这会让处于分离焦虑的宝宝承受不了,这对宝宝和妈妈来说都是巨大的考验。为了让孩子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妈妈应该提前演习。
例如可以告诉宝宝你要去隔壁房间呆一会,去之前告诉宝宝你要去哪里,并告诉他你很快就会回来。妈妈也可以把孩子暂时交给奶奶或者姥姥,自己出去办一些事情,但也要提前告诉宝宝,并在承诺的时间内回来。如果宝宝频繁体验了这种短暂的分离,那么对长一点时间的分离也会更容易接受。
第三个处理分离焦虑的办法是高高兴兴地离开。
很多妈妈在第一天上班的时候,可能会比宝宝还不适应,有的甚至因为想念宝宝想到掉眼泪。如果妈妈想让宝宝把自己的来去当做一件快乐的事,那就不要偷偷摸摸地走。虽然妈妈觉得偷偷摸摸地走,不必忍受听到孩子撕心裂肺的那种痛苦,但对孩子来说这是极其痛苦的。
即便是孩子看到妈妈走会哭喊,妈妈也要让他看着你离开,因为如果妈妈总是偷偷溜走的话,孩子会更加担心妈妈会随时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