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直到三月份时,市里区里开始井喷般号召接种疫苗。
原因我很清楚:疫苗问世,国门即开,无论为自己为家人,还是为社会为国家,老百姓都该应接尽接。
第一时间咨询母乳群,不再出现爽快的“可以喂”仨字,而是问“可不可不打?”
咨询过几位医生朋友,得到的答复都是“若接种,建议断”;
也曾和单位的哺乳妈妈们聊,谁也不敢冒这个险……
这意味着,就目前而言,哺乳和接种不可兼得。
虽然理智上清醒,但情感上仍然过不去。
“自然离乳”终将离了个寂寞……
无论怎样,疫苗接种必须提上日程,置身首都核心区、履行公职,又身为教师这一特殊群体,老二也不小了,我自己也没有过敏等不能接种的客观原因,再不打疫苗实在说不过去了。
初定清明节。为了提前做好准备,我开始给小家伙渗透,甚至从同事那里借来了绘本。
充满童趣的绘本,读得小儿子咯咯直笑,我把故事的主人公换成他,他也相当配合。
可一到睡觉前,他便跟换了个人似的,好说歹说都不行。
当然没断了。
同事大姐一针见血:“不是孩子断不了,是你不想断。”
事实如此,无可辩驳。
是我不想断。
4
还是拖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
4月25日,我打算从这天开始断奶。办公室的姐妹们建议我陪着老二——“你都不喂奶了,还不陪着人家,太残忍了!”
当天晚上回来,我带回了鲜牛奶和他喜欢的奶贝,并照旧往常那样进行铺垫:
“小宝,奶精灵就要飞走了!”
“妈妈妈妈,我知道,”不等我说完,他马上抢过话,“奶精灵要回家找妈妈了!如果不走,他就没妈妈了!”
我哭笑不得,顺着他的话说:“是啊!所以,从今天开始,咱们就真的不能吃奶了!你做好准备了吗?咱们给它再见吧!”
“做好准备了!”他斩钉截铁,对着粮仓笑着一再挥手……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我以为这次完全没问题了,哪知瞌睡虫来时,都迷迷糊糊了,他却仍往我怀里钻、扒拉衣服……
但我下定决心,坚决不妥协!温柔而坚定地抱着他,哄着他,安慰他,就是不让他的小嘴巴往奶头上凑。
我的拒绝,让他异乎寻常地愤怒和伤心,他歇斯底里地大哭大叫……
想到如果再不断掉,后面彼此还要痛苦,所以我一直没有妥协,而他也是如此……
就在彼此僵持不下、都倍感艰辛的时候,爸爸终于忍不住过来了:“这样可不行,他哭一宿也未必能断掉,你给他喂吧,明天出去住!”
这番话犹如救命稻草,我立马全线撤退,看我不再动作,小家伙一边大哭着,一边呼啦扯开喂奶衫的暗扣,一头扎了进去,哭声很快就没了……
哎!还是失败了,可我长舒一口气……
5
第二天上午第一节空堂,我放下手中的活,向小艳求助。
虽为同学,甚至比我还小,但在个人成长和育儿上,她要甩出我好几条街。
她的话语总是拥有抚慰心灵的力量。撂下电话,我感到无比踏实。
她说:
生活中总会突遇变化,跟着变化走就好。
自然离乳是很好,但断了也未必不好,妈妈和孩子之间可以有新的联结。
如果在一起断奶困难,那就离开。否则,孩子会觉得:妈妈你都跟我在一起了,为什么还不给我喂?是不是太残忍?——老公也这么说。
于是,我按照他们的建议去执行。当晚继续给孩子做心理建设,喂完最后一顿奶;告诉孩子,奶精灵要去帮助别的小宝宝了(孩子都喜欢帮助别人,这样会让他有成就感和价值感)。
整晚,我都会一遍又一遍地强调:明天妈妈要和哥哥出差,这几天都不回来了,而奶精灵也要去帮助别的小宝宝了。
第二天,4月27日一早,依旧四人同行。到了岔路口,我要和哥哥去学校,爸爸带他去找奶奶。快分开时,我最后一次跟他道别,再次提醒他我和哥哥及奶精灵这几天的去向……
他笑着应答、挥手道别。
然后打针、上班……
下班后,在家附近订了酒店,我和哥哥早早回去收拾好东西,拎包入住……
一直忐忑不安,又不敢联系。
这是自打他出生后,第一次没有妈妈在身边的夜晚。对于一个对母乳有着持续依恋的小孩来说,将会多么艰难!
都快十点了,忍不住悄悄问爸爸,结果没收到回复。
不安的一宿……
28日一早又问,直到快八点了,才收到回复,悬在嗓子眼儿的心终于落地。
说不失落是假话,但也就是那么一丢丢,更多的是欣慰和放松,以及“失落”背后的觉察。
我们又住了仨晚。
几天以来,爸爸说小家伙都没哭闹,很乖、很明理,所以很规律……
要过节了,该回家了。
五一那天下午,退完房,我先让老大回家,自己在外面溜达。晚十点,老公发来短信,说娃睡了,让我回去。
蹑手蹑脚地进门,透过门缝望过去,看到小家伙睡得果真踏实。
一宿安稳。
第二天一大早,我悄悄和爸爸商量出门行程,结果他一骨碌爬起来追过来。
没有想象中的激动或哇哇大哭,他笑着跑来抱住我,咯哒咯哒地跟我聊天。突然发现,几天不见,他仿佛真的长大了不少!说话都变得成熟起来!
后来他还是想起了奶。担心前功尽弃,情急之下,想起了老妈的提醒,借口去上厕所,跑到厨房悄悄在奶头上抹了黑胡椒——
想想忍不住自嘲。曾几何,一直对这种欺瞒孩子的做法嗤之以鼻,没想到今天我啪啪打脸……
我还没来得及打预防针,早就塞进来的小脑袋突然“啊”地一声,吐了吐舌头。显然是被辣着了!“妈妈,怎么这么辣啊!”
“奶精灵飞走了,所以就变味儿了。”呵呵,说谎都不带打草稿的。
这招儿显然奏效,他没再上前,惆怅了一小会儿就干别的去了。
但真正的考验还在午睡和晚睡。
这一天,我们一家四口去了东坝郊野公园,午睡时,他第一次没喊吃奶,在我后背上睡了过去。
晚上睡前,再凑过来时,我再次解释不能喂的原因,哄了一会儿就睡着了,只是睡得比较晚。
后来一直都比较顺,除了4号半夜醒来,非要吃奶,爸爸再次哄着。
至此,9天来,他再未吃过一口奶。或许还有反复,但总体来说,问题不大了。
6
回想断奶的整个经过,带给我几点觉察和思考。
第一,只要做好准备,断奶也没有太大问题。
以前,基于喂养老大时犯下的错,我将“自然离乳”奉为人间理想、育儿圭臬,觉得如果做不到,就有违我的育儿信念。但这次断奶,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
只要准备做到位,断奶也许不太累。
事实上,前期一直在做的铺垫,其实是有效果的,孩子已经大了,他会慢慢入心;
适当的“谎言”其实无伤大雅,包括奶精灵离去的原因、妈妈要出差,甚至曾被我嗤之以鼻的抹黑胡椒行为。
只要心存善意,且理由足够充分合理,孩子便会接受。
他们都是精灵一样的存在,天然通透,即使不知道爸爸妈妈的表面意思,也能在潜意识层面捕捉到我们最真实的信息。
或者说,到了这个阶段,离乳本就是他的内在需要,爸爸妈妈的做法恰好契合了他的需要而已。
第二,该放手时要放手。
我曾经为,我对老二的爱远远少于同期给予老大的爱,所以,在喂奶这个问题上,便希望多给他一些。但事实证明,作为妈妈,该放手就要放手。
在我第一次离开老二的那五天中,爸爸和儿子的表现都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爸爸不仅能把儿子照顾得十分周全,而且一切井然有序。每次从他这里得到的反馈都是:儿子很好,很规律,很安静……
比如,原来在我这里读两下便读不下去的绘本,在他那里都能读到半小时、四十分钟。
在这过程中,父子关系迅速升温,好到最近几天,都是爸爸陪儿子读书后哄睡,没有闹觉时的大哭大叫,没有来来回回的扯皮磨蹭,简直安静美好得不像话……
在爸爸的悉心照顾下,小儿子真的长大了!
而正是这个过程,让我看到了自己的问题。因为我的状态一直不够好,所以巨大感受器——儿子便充分地感受到了这一切,也变得不安稳。
断奶,不仅开启了我们新的母子联结,也将原本松散不畅的父子关系紧密联结。
7
世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只有母爱,是为了分离。
感谢这次疫苗接种,让我有机会体会“不破不立”,有机会见证爸爸的父爱和儿子的内在成长需求。
孩子终将长大,而为人父母,也需跟着孩子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