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风是什么
万丈高楼平地起,一个人价值观的形成,起点来自家。而一个家的家风、家教、家训等等,就是一个人以及一家人成长的地基。传统中国认为家国一体。我们常说,家是小的国,国是放大的家。因此,家风家教,在岁月的积淀当中,自然而然也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正如《大学》当中所说:“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
纵观历史,先人也是给我们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好家训。如《颜氏家训》《朱子家训》《了凡四训》等等,那也正因为这些家训,也影响了后代子孙。而这些家族,也是子孙显达,名扬后世,为社会和国家做出了常人难以企及的贡献。
更让人惊奇的是,有的家训,不仅福济了自己的子孙,有的也成为了国人的宝典,更有甚者,是传诸四海。让无数人爱不释手,被奉为治家治企业乃至治国的宝典。今年,国家又实行了双减政策,希望孩子可以放松心情,去利用他们的一些业余时间去学一些让他们终生受用的东西。明年,全国推行新课标,传统文化的比例大大增加,且各级考试明显注重了传统文化。那么,我想首先就要让孩子们学的就是好家训了。让他们在古人的家训当中去学习为人处事的道理,利人立己的根本。
好的。我们再看一段视频(央视新春走基层)。
这个节目不止一期,大家可在网上搜索观看。我再跟大家来分享几个例子。(加5个幻灯片)
“家风”,字典里说指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作风。简单地讲,就是一个家庭或者家族的传统风尚,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家风往往体现在有德望的祖先定下的家规和家训之中,如果一言以蔽之,就是我们平常所谓的家教。无形的家风必须依赖有形的家教,才能得以流传和发扬光大。
“家教”,指家庭教育,也指家庭教师。也指家长对子弟进行的关于道德、礼节的教育。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往往走偏,重知识,轻文化,以至于把孩子们教育成了有知识没文化的人了。唐诗《悯农》,幼儿园里的小朋友都会背,让他写,连标点符号都不错。这叫有知识。可是,白花花的囫囵馒头掉地上了,连爸妈都说扔了吧,饭店里点菜啥好上啥,唯恐不够吃,走的时候,剩了一桌子菜,吃的一半都没有。这就叫没文化。今年八月,我到山东自费游学,在曲阜国学院,院长门富贵,把糊涂碗再用馍擦一下,这就叫传统文化。这就是身教,在家里就是家教。更有甚者,有文凭,没水平。杀父母,不养父母,跳楼自杀,等等。
“家训”指家长对子孙持家治学、立身处世等方面的教诲。
“家法”:①古代学者师徒相传的学术理论和治学方法;②从前家长统治本家人的一套制度;③也指家长责打家人的用具。
“家规”:1996.7版《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家庭中的规矩。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家规”是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家训”主要偏重道德教化,主要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四维八德”,或者是“五伦十义”(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夫唱妇随,兄友弟恭,朋友有信)。缺乏强制性的规范措施。家训就是一些大的原则,告诉族人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
“家规”“族规”则是一些明确的细则,比如说起居、读书,或者外出做事情等,应该讲的一些规矩。
“家法”就比较严格了,它实际上把法纪的概念延引到家族的治理当中。
家训,也称家诫、家范、宗规、族训、家语等等,主要是指父祖对子孙、家长对家人、族长对族人的训示教诲。此外,也有一些是夫妻间的嘱托、兄弟姊妹间的诫勉。中国家训教化传统源远流长,悠久历史,早在3000年前,《尚书·盘庚上》收录商王盘庚对殷商贵族的训词。
中国第一部家训是周公的《诫伯禽书》。咱们后面讲。
此后经过历代发展、流传,传统家训资料更是卷帙浩繁。从家训的作者看,既有君王帝后(最有名的有李世民《帝范》、康熙的《庭训格言》,还有朱元璋的《圣谕六言》,又称“教民六条”(“孝顺父母,恭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这就是圣谕六言,又称圣谕六条、教民六条、圣训六条等。每乡都选派一名民间艺人,手持木铎在村头路边不停演唱,以至于家喻户晓)图片、文字)、达官显宦、硕儒士绅,也有农夫商贾、普通百姓。
(明朝,濮阳人杰地灵,出了八都三尚书,家家有族谱,家规家训。戚城村王氏从新习土垒头迁入,看他们的家训在什么地方,照片)
五甲户没有名人,但也有自己的族谱家训(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