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曰:“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这句话出自《孙子兵法》九变篇,意思是说:在打仗时,有的路不能走,有的敌人不能打,有的城池不能攻占,有的地方不能争夺,有时连君主的命令也不能照办。希特勒下达了停止进攻的命令,贻误了战机,而作为前方指挥官的古德里安其实可以不服从希特勒的命令,抓住有利的战机,继续向英法联军进攻,而由于希特勒的军事独裁,使得40万英法联军取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并且构筑起了简单的防御工事,为敦刻尔克大撤退奠定了基础,为1944年的的诺曼底登陆保存了有生力量。
那么希特勒为什么会下达这样一个愚蠢的命令呢?一般认为原因有以下三点;第一个是军事上的因素。西线作战开始后,德军进攻速度快到不仅打乱了英法联军作战指挥的时间表,而且打乱了德国人自己的作战指挥的时间表。希特勒与A集团军群总司令伦德施泰特担心部队大纵深推进后,后勤补给却没有跟上,部队的两翼可能遭到法国境内的英法联军的南北夹击,腹背受敌,即孙子在军争篇中所说:“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可独进,怯者不可独退,此用众之法也。”意思是说:将士们行动既然有了统一的指挥,那么勇敢的人不能单独前进,胆小的人不能单独后退,这便是指挥千军万马作战的方法。希特勒对伦德施泰特非常尊重,在德军27个元帅中,伦德施泰特是唯一可以不摘手套与希特勒握手的人。所以,希特勒急忙赶往比利时的沙勒罗瓦去见伦德施泰特将军,叮嘱他要加倍小心,并与伦德施泰特交换了意见,最后下命令让古德里安的部队停止前进。
对于德军最高统帅部里的这些正统的军人而言,由于德军坦克部队向西而去,因此,德军的两翼部队每向前走一英里的路,就会遇到更多的危险。
德国的将领和盟军的将领们一样,都对德国军队前进的速度感到惊讶不已。他们理解不了正在发生的一切,没有人曾经见到过这种事情的发生,他们不能理解一场史无前例的胜利正在进行之中,因为单凭德军坦克部队的前进速度,就可以使法国人难以作出反应。他们担心灾难会降临在德军头上,因为法国军队可能会在某个地方对德军的两翼发起强大的反击行动,对于古德里安所说的法军要花数天时间来搞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并且再花更多天来组织反攻这一点,德军的高级将领们丝毫不信。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古德里安正是因为了解自己和敌军的情况,才能打好仗,才能打胜仗,才能成为一代名将。
第二个因素出自戈林。赫尔曼·威廉·戈林在纳粹德军中是仅次于希特勒的纳粹二号人物,。希特勒1941年6月29号曾经颁布一个指示:“如果我不在的时候,由戈林承担起我对国家的责任。”西线战役时,戈林担任纳粹德国空军总司令。这时,他提出要求,由他率领下的德国空军解决敦刻尔克包围圈的英法联军。而希特勒也愿意让戈林露一手以巩固他在纳粹党的副领袖的地位,于是,命令陆军停止前进,而指令戈林的空军,向包围圈内的英法联军实施强大的航空火力突袭。戈林的空军部队整天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空盘旋俯冲,大批轰炸机不断地骚扰。但是,德国空军也没有发挥全部的力量,一些德国将领说希特勒如同制止地面部队一样制止了德国空军。所以希特勒除了军事目的之外一定还有什么原因导致他发出停止前进的命令。
第三个因素来自政治方面。希特勒一直想诱降英国。在纳粹的种族理论里面,英国人是高等人种,不是希特勒征服消灭的对象。希特勒曾强烈批评威廉二世,说如果不推行“世界政策”,不和英国为敌,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就不会失败。“希特勒还曾直言不讳地说:“英国人应该把黑暗与欧洲留给我。”
另外,在德国突袭波兰后,英国很快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希特勒在得到英国政府的最后通牒后就对纳粹党副元首赫斯说:“为了赢得英国的友谊,,我们不惜一切代价。”
这一点在赫斯那里也可以得到证实。赫斯在同希姆莱的私人医生克尔顿的谈话中曾明确地说:“仅在几周以前,元首曾再次谈及英帝国在世界秩序方面的巨大价值,德国和法国必须同英国站在一起反对欧洲的共同的敌人布尔什维克主义,那就是为什么元首允许英军从敦刻尔克逃跑的理由,他不想破坏一次英国和德国谅解的可能性。”而且,赫斯还在不久后单独前往英国与英国人媾和,这一事件也成了后人解不开的谜。
那位德国陆军元老级的元帅伦德施泰特在1945年也对同盟国的提审人员说:“我觉得元首从来没有认真的要打算入侵英国,他肯定希望英国求和。”就连英国军事专家利德尔·哈尔特也同样认为希特勒布置了假象,不想占领英国。
希特勒在成立最高统帅部之后,他的军事独裁越发的严重,他根本不了解战场的形势,却喜欢对前线的指挥官指手画脚,之所以和古德里安一起支持曼施坦因提出的穿越阿登山脉的计划,是因为他的思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吗?非也!希特勒同意这个计划,首先是因为既定的进攻计划很可能落到了法国人手里,如果继续执行,德军进攻的突然性将会丧失;其次,希特勒只是在以一种独特的眼光看待这个计划,他认为这个计划很大胆,法国人肯定想不到,然而他并不理解这个计划所体现出的军事思想。所以,贝文·亚历山大写到:“尽管是他批准的这一战略,但是曼施坦因将军(还有孙子)声东击西和避实击虚的概念,对他来说完全是陌生的。”希特勒在批准这一计划时,居然没有想到计划的发展会超出他的预期,对于预料之外的事情,希特勒本能的开始惴惴不安和疑虑重重,人总是对未知的神秘事物感到恐惧,即便那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有句话我觉得说的非常好:“他用6年时间重建了一个国家,又用6年时间毁了它。”,希特勒在法国战役中以及他在苏德战争中所犯下的错误都是致命的,可以说是希特勒亲手把第三帝国送到了地狱。关于希特勒为什么下达这个命令,我个人没有什么独到的见解,但是希特勒下达的这个命令所导致的结果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在战场上要懂得随机应变,不应该墨守成规,一个优秀的指挥官应该把握好稍纵即逝的战机,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只有懂得随机应变的将军才能够打好仗,才能够取得一场战役的胜利。
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历史,就是为了从历史中吸取失败和教训,使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或者把这些道理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使我们的人生更加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