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曾看到孩子为了一个简单的玩具或者一个小小的成就,反复重复一些动作、建立一些规矩?你会忍不住地想要告诉他们这显得有些麻烦甚至多此一举,担心他们把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但你有没有想过,这些看似琐碎的仪式感,其实是孩子寻求安全感、建立掌控感、认识自我的重要方式?
我曾经认为让孩子们摆脱不必要的规矩和限制是培养他们灵活应变能力的关键,习惯于在孩子们重复某些行为时进行劝导,期望他们能更快地适应环境,并专注于更重要的任务。看到他们在仪式中显得拘泥和刻板,我会担心他们会因此变得固执己见。直到我的儿子为了一张贴纸反复重复着整理玩具的步骤,我才意识到,“过早的否定”可能会剥夺孩子建立安全感和自信的机会。
“取消仪式”的误解:忽略了心理层面的需求
我们常常认为,要让孩子健康成长,就需要为他们提供灵活的环境和多元化的体验,引导他们适应变化,并勇于探索新的事物。于是,我们会不断地打断他们的仪式行为,纠正他们的习惯,试图将他们培养成自由奔放的人才。然而,过度取消仪式可能会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失去掌控感,甚至出现焦虑和不安的情绪。
一个长期受到“取消仪式”影响的孩子,可能缺乏自信和责任感,也难以在面对变化时表现出积极性和适应性。他们可能会变得迷茫、无助,甚至对生活失去热情。
“仪式本身”的价值:是构建安全感的关键力量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需要通过建立规律、重复动作、创造秩序来寻求稳定感和掌控感。“仪式本身”是孩子理解世界、建立信任、培养责任心的重要过程,是他们培养安全感、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宝贵机会。 尊重孩子的习惯,给予他们稳定的环境和支持,有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
让孩子们明白,仪式是一种自然的表达方式,也是一种自我安慰的手段。
“耐心观察”:理解仪式的第一步
当孩子重复某些行为或建立一些规矩时,不要急于打断或评判,而是耐心地观察他们,了解背后的动机和需求,并给予积极的回应。 让他们知道你对他们的习惯感兴趣,并且愿意与他们共同探索其中的意义。
耐心观察有助于建立信任关系,了解孩子仪式行为背后的安全感需求。
“温柔接纳”:尊重仪式的有效方式
在孩子进行仪式性行为时,给予他们温和的理解和接纳,例如:“我知道你喜欢这样做”、“我能感受到你的认真”,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并肯定他们的努力。 让他们知道你欣赏他们的坚持,并愿意与他们共同分享快乐。
温柔接纳有助于增强孩子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促进仪式感的持续发展。
“适度引导”:平衡仪式与灵活性
在孩子进行仪式性行为时,可以适当地引导他们将仪式与现实相结合,例如:“你整理玩具的步骤真棒,下次你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帮助他们建立联系,并探索新的可能性。 让他们学习如何在保持安全感的同时,适应变化和挑战。
适度引导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灵活性、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允许坚持”:是仪式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接受孩子会有重复行为、固守规矩的倾向,以及最终未达到预期目标的现实,不要试图为他们消除所有限制和束缚。 鼓励他们勇敢坚持,并在仪式中获得安全感和自信。
允许坚持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毅力、责任心和适应能力,并促进他们在仪式过程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相信潜能”:孩子小小仪式感蕴藏的成长力量
不要低估孩子进行仪式行为的需求和成长潜力,他们拥有通过仪式来寻求安全感、建立掌控感、认识自我的力量。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让他们在仪式的道路上不断探索。
让他们明白,每一次的重复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每一次的坚持都是一次自我超越的阶梯。
最后我想问大家:在育儿过程中,你如何看待孩子们的“仪式感”行为? 你认为培养孩子安全感的关键是什么?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