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正准备拿凳子,一看,Vicky用彩笔在白色的小凳子上像盖章一样画满了一个个小小的图案。我顿时本性发话,“你看你,怎么又?”语出半句,连忙咽了回去,后半句改成,“宝贝,你这画得什么啊,看起来好丰富,给我讲讲吧。”这一句话打开了孩子的话匣子,她语言中充满了欣喜,不仅被鼓励了,还有人想听听她的“创意”。
于是,Vicky把一个个在我看来同样的“小印章”讲出了不同的画面。听着听着,我自己也沉浸其中,“凳面是一个海洋,海洋里面有各种各样彩色的小生物,鲸鱼,海豚,珊瑚……,她们有的在游玩,有的在寻找自己的家,有的认识了新的好朋友……”。
自此,Vicky天天晚上各种涂鸦,每次画完还要看图说话给我讲一个故事。回顾一下,想想自己的行为多可怕,在孩子面前大人总认为自己是权威,殊不知,所谓的“条条框框”“权威”扼杀了多少好故事,扼杀了孩子多少想象力、不知不觉中破坏了孩子的童心和好奇心,而童心和好奇心又是多么难能可贵。
所有有创造力的人都是因为他们拥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而不是只拥有知识的人。在孩子面前,家长要做一个演技派演员,知道什么时候要本色出演,什么时候需要带上演技,学会和孩子“沉浸在剧情中”。
如果每一个陪伴孩子的大人都能把自己沉浸在孩子的世界中,不仅可以保护孩子的想象力、童心、好奇心,可能还会收获一个全新的自己。由此想来,我们应该感谢孩子,孩子让我们拥有一次重新看世界的机会,孩子陪我们一起二次成长。就像童话大王郑渊洁所说,在孩子面前,父母要做好一个好演员,把自己扮演成孩子的同伴和孩子一起探索世界。
父母要做一个好演员,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孩子具有极强的模仿力。孩子从认识世界到学会语言到技能增长,最初的几年,这些技能无一不是通过模仿获得的。某天Vicky看完神奇的校车后,冒出一句话,“这么牛B”。开始我很诧异,纳闷她怎么搜罗到这样的词汇,仔细一想,她爸爸说过同样的词汇。想让孩子成为理想的样子,家长至少要尝试学习做个正面的演技派演员。
家庭教育不是管理,是示范和引领,是营造好的家庭文化氛围。有几次我陪着Vicky睡觉,就在我以为她睡着了,悄悄拿出手机看时,黑暗中,Vicky总会马上起来,不是凑过来对我说“一起看吧”,就是说,“赶快关了手机吧,有辐射,明天就成熊猫眼了。”这一番话都是我平常对她说的,此刻,她像一个小大人一样原话返回来了。我深刻反省,在具体事例面前,所谓的教育和管理显得很苍白。孩子对世界探索和认知的第一步是通过爸爸妈妈,爸爸妈妈有义务扮演好这个人生角色,想让孩子远离手机,首先应该从家长做起,为此,我们家也定了一个规矩,回家之后把手机收起来。
珍惜每一天和孩子一起探索世界的机会,放下你的那些“重要的事”,如果能在孩子最需要你的时候做好陪伴,建立起良好的亲密关系,随着孩子的成长,你才能成为孩子信任信赖的“好伙伴”,才能扮演好家长这个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