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
这个问题要是放在以前抛出来,回答多的人并且不加附加条件的占多数,而且是发自内心的。
然而,今天却稍有不同。
如今,善良都需要用真正来区分了。也就是说还有的不是真正的善良。
就像这个人所说的,有的人的善良开始有了“功利性”。这种对功利的需求,不仅是钱财,也是内心的成就感所驱,又或是道德绑架使别人不情愿地“假善良”。
从社会传播正能量方面来说,“假善良”也是一种让别人感到心暖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至少让别人觉得社会还是温暖的。
又言,真正的善良不多,是因为遇见不善良和不敢善良。
选择真正的善良和虚假善良都有自己的理由,每个人经历不同,看透的东西也不一样,认为真正的善良多是因为曾被善良温柔相待过,反之,也是经历糟糕吧。
从另一方面来说,大家为什么都不愿意真正的去善良了?我想大概是因为不敢善良,和不被善良过。
老人摔倒,因为善良就去扶。最后被讹,被告,好心却换得一身疲惫,谁还敢去善良?就算不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看他们行善的人最后如此结果,还敢有人行善吗?
江歌因为善良,最后离开了。留下她的妈妈,却不被善良以待。
很多善良的人用善良的心打算去温暖这个世界,满腔热忱。最后发现,别人并不把他的善良当一回事,严重的还会让自己受伤。这时候,他会发现,世界上哪有什么善良,他也不敢再善良了。
其实,这也就是一环扣一环。我始终相信人性本善。我相信在人性之初,善的存在最纯粹,每个人在最初看见别人有困难,心里一定是有善的。至于后来,随着自己经历的越多,行善过,被善待过,甚至被伤害过,就这样,行善的人就少了。身处社会,一个人的行为是会影响另一个人的,像是一个隐形链条,你怎么对待别人的善,就会让别人对自己的善是否有存在价值抱有肯定或否定。如此传递而已。
听到已为人父母的人对孩子说:你要记住,这个世界上,除了你的父母,不会有人真正对你好的。
不去解剖这句话,这应该是为人父母半辈子来看透的世俗。
但是不希望这句话就扼杀掉孩子自己都没打算改变的本性——善。
那么,首先愿你被善温柔以待。
然后,希望你以善温柔待人。
如此传递,不问真善多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