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终身成长》

《终身成长》
作者: [[美] 卡罗尔·德韦克]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一、目录框架

引言:两种思维模式

  • 核心理论
    提出固定型思维(认为能力是天生的、不可改变的)与成长型思维(相信能力可通过努力提升)的对比。
  • 关键区别
    固定型思维者害怕挑战,回避失败;成长型思维者拥抱挑战,视失败为学习机会。
  • 案例
    学生面对难题时,固定型思维者选择放弃,成长型思维者尝试解题并寻求帮助。

第1章 思维模式解析

  • 思维模式的形成
    家庭、教育和社会评价体系(如“天赋论”)是固化思维的主要来源。
  • 实验佐证
    儿童面对简单任务时,被夸“聪明”(固定型)会更回避后续困难任务;被夸“努力”(成长型)则更愿意挑战。
  • 启示
    避免用“天赋”定义他人,多关注努力和策略。

第2章 思维模式如何影响人生

  • 职业领域
    固定型思维者追求“证明自己”,成长型思维者追求“自我突破”(如IBM转型案例)。
  • 人际关系
    固定型思维者认为关系需“完美契合”,成长型思维者通过沟通解决矛盾。
  • 教育领域
    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模式评价直接影响学生表现(如差生逆袭案例)。

第3章 体育与思维模式

  • 运动员对比
    依赖天赋的运动员(如比利·比恩)易遇瓶颈;持续训练的运动员(如乔丹)能突破极限。
  • 关键结论
    顶尖成就者往往通过刻意练习(而非天赋)达成目标。

第4章 商业与领导力

  • 企业案例
    • 固定型思维领导者(如安然公司)追求短期利益,压制员工成长;
    • 成长型思维领导者(如微软纳德拉)鼓励创新,接受试错。
  • 管理启示
    建立“学习文化”而非“绩效至上”文化。

第5章 人际关系中的思维模式

  • 亲密关系
    固定型思维者认为“真爱无需努力”,成长型思维者主动经营关系。
  • 友谊与竞争
    成长型思维者能从他人的成功中学习,而非感到威胁。

第6章 培养成长型思维

  • 实践方法
    1. 接纳固定型思维:承认它的存在,但不被其主导;
    2. 明确改变目标:将挑战视为成长机会;
    3. 语言转换:用“暂时不行”替代“我不擅长”;
    4. 关注过程:评价努力而非结果(如“你的策略很有效”)。

全书核心价值

  • 思维模式决定人生高度:能力并非固定,努力和策略比天赋更重要。
  • 应用场景:教育、职场、家庭、个人发展均需践行成长型思维。
  • 终极目标:通过持续学习,将挑战转化为自我升级的燃料。

二、简要总结

《终身成长》通过大量实证研究揭示:思维模式的转变是个人和组织的底层竞争力。固定型思维限制潜能,而成长型思维赋予人无限可能——正如德韦克所言:“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你选择相信什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