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圣心源》精要(25)
黄岐之
“少阴君火”
[摘录1] 热者,少阴君火之所化也。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人为心。少阴以君火主令,手少阴心,火也,足少阴肾,水也,水火异气,而以君火统之,缘火位于上而生于下。坎中之阳,火之根也。坎阳升则上交离位而化火,火升于水,是以癸水化气于丁火。水化而为火,则寒从热化,故少阴之气,水火并统,而独以君火名也。
[意义] 热是少阴君火之气所化。“热”气在天表现为热,在地表现为火,人体表现在心。少阴以君火主气,手少阴心之气为火,足少阴肾之气是水气,水火异气,是以君火司化,因为火位于上(心)而生于下(肾)。坎(肾水)中之阳,火之根也。坎阳升则上交离(心火)位而为火,火升出自水,因此,癸水由丁火化气产生的(手少阴心主气或司化气之意)。水转化而变为火,则寒从热化,所以,少阴之气是水火,以君火称呼为少阴君火。
[感悟] 少阴君火之气,内含阴阳,阳为心火,阴为肾水,心火主气,故称少阴君火。心火源自肾阳,所以水中含火,水为火根,水化而为火。
[摘录2] 君火虽降于手,而实升于足。阳盛则手少阴主令于上,而癸水亦成温泉;阴盛则足少阴司气于下,而丁火遂为寒灰。以丁火虽司气化,而制胜之权,终在癸水,所恃者,生土以镇之。但土虽克水,而百病之作,率由土湿,湿则不能克水而反被水侮。土能克水者,惟伤寒阳明承气一证,其余则寒水侮土者,十九不止。土溃则火败,故少阴一病,必寒水泛滥而火土俱负,其势然也。
[意义] 君火虽然降至手(手少阴心从胸至手),而实际从足(足少阴肾从足至腹)升上。阳盛则手少阴心主气(心火)上升,癸水(肾水)也变成温泉;阴盛则足少阴(肾水)主气下降,丁火(心火)也变为寒灰。丁火虽然司气化,而制胜之权,终在癸水(足少阴肾),心生土,土克水,脾土制约肾水。但是,土虽克水,而百病之作,都是土湿,土湿则不能克水而反被水侮。土能克水者,唯有伤寒阳明承气一证,其余则寒水侮土者,十有九成以上。土溃决则火败,故少阴之病,一定是寒水泛滥而火土都亏,其势是必然的。
[感悟] 少阴君火之气中,丁火(手少阴心)虽然司气化,而制胜之权,终在癸水(足少阴肾),心生土,土克水,脾土制约肾水。土湿则不能克水而反被水侮。寒水侮土者,十有九成以上。故少阴之病,一定是寒水泛滥而火土都亏。
[摘录3] 至于上热者,此相火之逆也。火中有液,癸水之根,相火上逆,灾及宫城,心液消亡,是以热作。凡少阴病热,乃受累于相火,实非心家之过。而方其上热,必有下寒,以水火分离而不交也。见心家之热,当顾及肾家之寒。盖水火本交,彼此相交,则为一气,不交则离析分崩,逆为冰炭。究之火不胜水,则上热不敌下寒之剧,不问可知也。
[意义] 至于上热是相火不降而逆行。火中有液,癸水(肾水)之根,相火上逆,祸害脏腑,心液消亡,因此病“热”。少阴病热是相火(手少阳三焦)所为,不是心家(手少阴心)之过。病在上热时,必有下寒,以水火分离而不交也。因此,少阴病热,要考虑肾家之寒。水火是一体的,彼此相交,则为一气,不交则少阴之气离析分崩,出现寒证。为什么火不胜水,出现上热不敌下寒的现象,不问可知。
[感悟] 少阴病热,必有肾之寒,有上热下寒。火中有水,水中有火,水火一体为少阴君火之气。少阴病热是相火(手少阳三焦)所为,不是心家(手少阴心)之过。病在上热时,必有下寒,是因为水火分离。
[摘录4] 血根于心而藏于肝,气根于肾而藏于肺。心火上热,则清心家之血;肾水下寒,则暖肾家之气。故补肝之血则宜温,补心之血则宜清,补肺之气则宜凉,补肾之气则宜暖,此定法也。
[意义] 心主血脉,肝主藏血,肾主纳气,肺主气。心火上热,需要清心家之血,心火下降;肾水下寒,需要暖肾家之气,肾水上承。心火肾水相交,寒热相和。故补肝之血则宜温(肝血升),补心之血则宜清(心火降),补肺之气则宜凉(肺气降),补肾之气则宜暖(肾水酝育阳阴之气,阴中藏阳),这是客观规律。
[感悟] 心肾相交,才不会上热下寒,肾藏生精,精化阳阴,阴平阳秘。
(“《四圣心源》精要”文集为原创系列文章,版权所有,请勿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