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老师 何亚珂 郑州 坚持原创分享第850天 2019.07.05 星期五】
以器载道·文字修
人生是一场修行!每个人修行的方式不同,参禅打坐、洒扫庭院、行走四方、传道解惑等,殊途同归,最终都为遇到那个更好的自己,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他人。
读书,教书,写书。作为躬耕于一线的普通老师,每天都要和文字打交道,继而,它也成了我修行的方式。这两年,平均每年的文字阅读量差不多近千万字,文字的书写量差不多也近百万了。老师担心我会被文字框住,所以时常提醒我从文字里出来透透气儿。
一直觉得,有形的文字是无形的思想的家。因为有了文字,诸多思想才能够得以传承和发扬,如老子的《道德经》,孔子的《论语》,王阳明的《传习录》,惠能的《六祖坛经》等。思想的汇聚和连接便形成文化,继而成为文明持续绵延。胡大平老师经常讲,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文明屹立于世界东方,很重要的原因之一便是因为有文字。
所以,虽然很认同禅宗“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观点,可是文字般若的力量仍然不容小觑。由文字般若开始,领会书本的义理,以起观照之用,继而进入到观照般若。随着观照功夫的深进,照见五蕴皆空,证得实相般若,看到其本来面目,即明心见性咯。
因此,作为小学老师,进行汉字教学时,倍觉有一种使命感在心中氤氲。除了聚焦有形的音和形,更要关注背后的义,了解汉字的源起和演变过程。真正领略文字的风采,感受一笔一故事、一画一世界、一字一乾坤的魅力。小糖同学的语文老师李展老师让一二年级的孩子们读《汉字的故事》,想必也是参透了这一点。呵,家中书架上几套和汉字有关的书,也够小糖同学读了。让孩子们与文字背后的“魂”和“神韵”连接,也便是与中国的文化和文明连接了吧。
噢,怪不得朱晓平老师经常叮嘱:“亚珂,悟书而非读书,读魂而非读字。”嗯,越来越明白,“悟书”和“读魂”都是与无形的“道”连接,寻本质找规律,也是溯源的过程。
刘祥老师提倡用文字码出生命的高度。其实,延展的还有生命的长度。毕竟,肉体性命易逝,精神慧命永存。正如孔孟老庄,跨越千年的时空,时刻与我们在一起。
以器载道,继续借用“文字”这一工具,寻道、悟道、循道、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