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侃录【11】
【原文】
先生曰:“为学大病在好名。”
侃曰:“从前岁自谓此病已轻,此来精察,乃知全未。岂必务外为人?只闻誉而喜,闻毁而闷,即是此病发来。”
曰:“最是。名与实对,务实之心重一分,则务名之心轻一分。全是务实之心,即全无务名之心。若务实之心如饥之求食,渴之求饮,安得更有工夫好名?”
又曰:“‘疾没世而名不称’,‘称’字去声读,亦‘声闻过情,君子耻之’之意。实不称名,生犹可补,没则无及矣。‘四十五十而无闻’,是不闻道,非无声闻也。孔子云:‘是闻也,非达也。’安肯以此忘人?”
[译文]
先生说:“做学问最大的毛病就在好名。”
薛侃说:“从去年起,我感觉自己这方面的毛病减轻了许多。近段时间来仔细地内省自视,才知道完全不是那回事。难道我一直很注意外人怎么看吗?听见夸赞就高兴,听闻批评就郁闷,就是好名的毛病在发作的表现。”
先生说:“肯定是了!好名与务实相对,务实的心思重一分,那么好名的心思就轻一分。如果自己全是务实的心思,那么好名的心思也就全没了。如果务实的心思犹如饥饿要吃饭,渴了要喝水一样,哪有闲心去好名啊?”
先生又说:“孔子说:‘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称’字读四声,和孟子所说的‘声闻过情,君子耻之’是一个意思。实际和名声不相符合,活着还可以补救,死了就没办法再改了。孔子说的‘四十五十而无闻’中的‘闻’是没有闻道,并非没有名声。孔子还曾说过‘是闻也,非达也’。他怎么会用声名来对待别人呢?”
[解读]
务实就是讲究实际、实事求是,这是中国农耕文化较早形成的一种民族精神。但很多人总想着出人头地,光宗耀祖。武人打仗打够了,大都要荣归故里;而文人一旦金榜题名,也要衣锦还乡,体验人人仰视的快乐。王阳明反对追虚逐妄,强调名副其实。他以“务实”来去除“务名”之病,排斥虚妄,鄙视华而不实,追求充实而有活力的人生。
关于“求名”与 “务实”,求名,是义袭而取;务实,是集义而生。求名求多了,超过了实,弄成个名不副实,名下不来,实又上不去,给自己找难受。所以一定要注意控制自己的名声不要超过实力,这样才扎实,才踏实,永远游刃有余,生生不息。名声超过了实际,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爬得高之后下不来,摔得狠之后起不来。
王阳明引用了孔子与孟子的四句话,这里详述一下。
第一句话:“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此句有二解,一为,到去世时名字不为人称道,君子引以为憾;二为,到去世时名声与自己的实际不相符,君子引以为憾。王阳明从第二种解释。
第二句话:“声闻过情,君子耻之。”语出《孟子》: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这段话的意思如下:
徐辟问孟子,孔子那么赞赏水,赞赏什么呢?孟子说:有本之水,滚滚流出,昼夜不停,填满了沟沟坎坎,再往下流,注入江河,流向大海。无本之水呢,就像七八月间的暴雨,声大势大,哗啦哗啦沟渠都满了,但你等它干涸退去,站那儿就能看见。所以说名声超过实力,是君子之耻。
第三句话:“四十五十而无闻。”语出《论语》: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不闻焉,斯不足畏也已。”
一般解着:孔子说,后生可畏啊!哪知后一辈的人赶不上今天的人呢!不过,一个人如果到了四十岁五十岁还没有名闻于世,也就没什么可畏的了。后生无名,但是不可轻视;但是如果到了四五十岁还没名,这人也就不行了。不过,王阳明说,这里的闻,不是闻名,而是闻道。
第四句话:“是闻也,非达也。”出自《论语》,子张问什么是达人。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对这段话解读如下:
子张问孔子:“一个士,怎么才能做到达呢?”孔子说:“你说的达,是什么意思呢?”子张说:“一个达人,在一国之中,必然闻名一国,在自己家族中,必然闻名一家。”孔子说,那你这是闻,不是达呀!
达是什么呢?是通达,是到达,到位。内有诸己而达于外,心中有诚,肚子里有货,自然发散出来,到达于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达,通过修养自己,到达全天下。
这“达人”呢,质直而好义,他不是有心求别人知道自己,而是为人质朴正直,行事好义,事必求当其理。合乎义理就做,不合义理就不做,笃笃实实。
对别人呢,察言观色,时刻注意照顾别人的感受,反观自己说话做事的得失。
虑以下人,是常存谦退之心,不敢忤慢他人,总是注意把自己处在别人之下,不行我就退一退。
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达人啊,最怕的就是德不配位,名不副实,所以宁退勿近,才能进退自如。不怕被人占便宜,就怕不小心占了别人便宜,多留余地,才能游刃有余。
达人这样做呢,人人都欢迎他,他去哪都能达。他不求名誉,而名誉必归之,他就既闻又达,闻达于诸侯了。
什么是闻呢?
闻,是“色取仁而行违”,简单的说,就是“装”!张居正说,德修于己,而人自信之,这叫达。而闻人呢,存心就要闻名,矫饰情貌,做出个善人君子模样,这叫“色取仁”,而实际呢,行违,做的不是那么回事。但是他装得像啊,所以全家赞誉,天下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