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先生曰:“为学大病在好名。”
侃曰:“从前岁自谓此病已轻,此来精察,乃知全未。岂必务外为人?只闻誉而喜,闻毁而闷。即是此病发来?”
曰:“最是。名与实对。务实之心重一分,则务名之心轻一分。全是务实之心,即全无务名之心。若务实之心如饥之求食,渴之求饮,安得更有工夫好名?”
又曰:“‘疾没世而名不称’,‘称’字去声读,亦‘声闻过情,君子耻之’之意。实不称名,生犹可补,没则无及矣。‘四十五十而无闻’,是不闻道,非无声闻也。孔子云:‘是闻也,非达也。’安肯以此望人?”
注
【疾没世而名不称】,见《论语·卫灵公篇》:“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声闻过情,君子耻之】,陈荣捷注,《孟子·离娄篇》第四下,第十八章。
【四十五十而无闻】,见《论语·子罕篇》“四十、五十而无闻焉,亦不足畏也已。”
【是闻也,非达也】,邓艾民注,语本《论语·颜渊篇》:“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第二十章)
笔记
先生说:“为学大病在好名。”
薛侃说:“从去年起,我觉得自己好名的毛病已经减轻了,现在仔细省察,发现还没有完全去除。不一定是求闻名于世才算是好名。闻誉而喜,闻毁而闷,就是好名之病发作。”
先生说:“说的很对。名与实相对。务实之心重一分,则务名之心轻一分。全是务实之心,即全无务名之心。若务实之心如饥之求食,渴之求饮,哪里还有工夫好名?”
先生又说:“君子担心自己的德行配不上自己的名声。孔子说的‘四十五十而无闻’是说未能问道,而非无名于世。孔子是教人通达大道,而非闻名于世,必然不会以名声来评价人。”
好名与务实的区别,孔子也曾回答过:
子张问孔子:“士子怎样做才能算作达?”
孔子说:“你先说说什么是达?”
子张说:“就是闻名于世,在邦国就闻名于邦国,在家,则闻名于家。”
孔子说:“这是闻,而非达。所谓达,是内心质朴正直而好行仁义,并且观察贤人君子的言语行动,反思自己不足之处,然后德行增长,而感化他人,然后周边的人都敬爱他,上得君心,下得民心,所以能达乎邦,父母兄弟妻子亲爱有序,所以能达乎家。而闻则不同,自己未必具备君子之德行,却务求表现的像个仁人君子,并且以君子自居而不反省。然后依靠作伪而获得名声。在邦,有贤臣之名,在家,有孝子之名。”
为学好名是为人而学,只怕别人不知道自己的知识渊博,因此便以不知为耻,所以就贪大求全,全学一些皮毛,满足于炫耀。甚至为了名声而造假,最后成为一个伪君子。
为学务实是为己而学,只怕自己的德行没有长进,以德行配不上名声为耻,满足于通达大道,朝闻道,夕死可也。